010-65768101
财税眼 新闻 法规 筹划
专家之窗 预约 问答 咨询
新华学苑 课程 职场 考试
财税商务 财税超市 威客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客户端内容 » 税收体检 » 税收健康评估案例 » 正文
客户端内容

关于完善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的几点思考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9-18  浏览次数:136069
核心提示: 关于完善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的几点思考2011年,中国人民银行制定并发布了《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推广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的通知》,

                      关于完善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的几点思考

2011年,中国人民银行制定并发布了《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推广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的通知》,明确在2013年底前实现助农取款在全国农村地区乡镇、行政村的基本覆盖。所谓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是指银行卡收单机构在农村乡(镇)、村的指定合作商户服务点布放银行卡受理终端,向借记卡持卡人提取小额取款和余额查询的业务。助农取款服务推广以来,契合了广大农村地区的基本支付服务需求,在推动落实中央各项扶农惠农政策、助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方面的成效日益突出,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欢迎,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进一步完善
   一、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对农村支付结算服务的影响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要求,全国各地金融机构在2011年下半年广泛开展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设置了助农取款服务点,确保助农取款服务落到实处,取得了显著效果,也对农村地区支付结算服务带来了影响。
  (一)有助于国家各项助农资金的落实到位。开展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满足农村地区各项支农补贴资金、日常小额取现、余额查询等基本金融需求。受农村地区居民点分布较散、交通不便等因素限制,农民支取款等极为不便。近年来,国家对农村地区的扶持力度渐大,涉农资金也越来越多,享受助农补贴的农民范围越来越广,助农取款服务的开展,有效地扩展了银行服务的范围,减少了农民进行支取现金、查询余额等业务的成本,方便了农民及时掌握国家各项助农资金的发放情况,有助于国家各项助农资金的落实到位。
  (二)有助于非现金支付习惯的形成。调查发现,目前农村地区金融机构的支付结算业务依然以借记卡、支票、汇兑业务为主,现金的存取款交易金额较大,银行汇票、本票、商业汇票、网络支付等结算方式业务量少、交易金额较小,银行卡使用效率较低,大多数村民使用现金的偏好较重。然而,非现金支付对于繁荣农村金融市场,改变农村落后的消费习惯有着重要作用。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的开展,较好地推动了农村地区非现金支付习惯的形成。目前,农村地区利用银行卡进行小额消费、支取现金的比例在逐步提高,交易频率在逐步增加,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动力。
  (三)有助于城乡之间资金的流动。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的开展,还有效地促进了城乡之间资金的流动。目前,农村地区留守的大都是妇女、老人和儿童,通过助农取款服务,农民可以实现“打工地挣钱、家门口取款”,解决了他们取款不便的难题,更方便了他们进行即时、即地消费。尤其是对于农村的商户来说,可以通过助农取款机具实现货款转账,减少了现金流通带来的风险,推动了城乡之间资金的流动,有效地活跃了农村消费市场,从内部刺激了农村经济,推动了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二、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存在的问题
  虽然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打通了农民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路程,为农村支付结算服务水平的提高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依然存在不少问题,亟待进一步解决。
  (一)不同金融机构间业务拓展不均衡。自2011年7月以来,全国各地金融机构都广泛开展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有效地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动力,但各地区由于经济发展状况的不同,存在不同金融机构间业务拓展不均衡的现象。调查发现,承担着发放新农合补贴、粮食补贴等方面任务的金融机构,由于业务所需,开展助农取款服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较高,助农取款机具配置范围较广,业务量相对也较大。相反,未直接承担助农补贴发放任务的金融机构,由于考虑投入成本、业务量、交通条件等因素,向农村地区开展助农取款业务的积极性不高,机具配置相对较少。
  (二)助农取款点的服务范围和功能有限。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推广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的通知》的规定,银行卡助农取款点的服务范围和功能有限。首先是每日取款金额有限,每张借记卡每日累计最高取款金额不得超过1000元(含)人民币,超过1000元就无法使用该项服务;其次是业务范围有限,助农取款点只能向借记卡持卡人提供取款、余额查询功能,业务种类较少,仅有部分金融机构根据实际情况开展了支付、转账等功能,一定程度上无法满足农村的支付需求。
  (三)缺乏对商户的培训,操作不规范现象严重。虽然《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推广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的通知》对有条件设立助农取款服务点的商户进行了限制,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人民银行等金融监管部门、各地政府对设置助农取款服务点的商户开展业务培训较少,服务过程中存在台账记录不清、资金管理不明、操作流程不熟练等问题,进而影响了助农取款服务的有效开展。
   (四)管理存在安全隐患。首先是使用该项服务的人群多为留守妇女、老人,缺乏操作经验,操作过程中往往由商户或其他人代理,容易产生道德风险,造成农户资金损失;其次,部分服务点未设置验钞仪等设备,实际取款过程中无法防范假币的流通;第三是存在管理风险,人民银行等金融监管部门大多着力于把好入口关,对助农取款业务的过程缺乏监控,尤其是对商户的经营状况、各助农取款服务点的业绩等,尚未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风险评估机制,不利于今后加强管理。  
  三、改进银行卡助农取款工作的建议 
   (一)完善助农取款服务体系,鼓励金融机构积极拓展农村业务。人民银行等金融监管部门要充分发挥监管职能,加大扶持力度,结合农村实际,出台关于助农取款服务的优惠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商户积极开展该项服务,完善助农取款服务点的结构布局。
  (二)根据实际需求,结合中国人民银行的有关要求,在一定范围内扩展业务范围。各金融机构根据自身支付结算系统情况,在保障交易安全的情况下,积极拓展助农取款服务业务范围,突破小额取款、余额查询等界限,开展小额转账及支付功能,满足农村地区的消费需求。
  (三)加强对商户的业务培训,强化操作训练。各金融机构应对设置助农取款服务点的商户进行定期培训,强化操作训练,尤其注意在密码保护、资金管理、台账设置、机具检查等方面开展培训,严格操作流程,规范操作手续,动态监测商户和惠农卡持卡客户账户变动情况,防范操作风险。
  (四)建立经营商户的考评、退出机制,严格准入和退出条件及手续,加强过程管理,全面掌握商户经营状况,及时掌握各助农取款点服务情况。同时,为保障资金安全,各金融机构应为助农取款点配备验钞设备,保障农户在支取过程中的资金安全。

 
[ 客户端内容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全国分站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