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65768101
财税眼 新闻 法规 筹划
专家之窗 预约 问答 咨询
新华学苑 课程 职场 考试
财税商务 财税超市 威客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法规适用-法律级次 » 法律级次 » 正文
法规适用-法律级次

北京市地方税务局转发市财政局转发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的通知(二)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2-12-14  浏览次数:385
核心提示:京地税企[1998]475号 全文有效成文日期:1998-10-26
京地税企[1998]475号 
全文有效   成文日期:1998-10-26
 
字体: 【】 【】 【

(4)附注说明

 


    

ABC公司按照会计制度的规定,对XYZ公司的股权投资原按成本法核算,从1998年起改按权益法核算,此项会计政策变更已采用追溯调整法,调整了期初留存收益及长期股权投资的期初数;利润及利润分配表的上年数栏,已按调整后的数字填列。此项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为100000元;1997年度的净利润调增了30000元;调增1997年期初留存收益70000元,其中,调增未分配利润59500元;利润及利润分配表上年数栏的年初未分配利润调增59500元。


    

例2:ABC公司按照会计制度规定,对建造合同的收入确认由完成合同法改为从1998年起按完工百分比法确认收入,该公司保存的会计资料比较齐备,可以通过会计资料追溯计算。假设所得税税率为33%,所得税按递延法核算,税法按完工百分比法计算收入并计入应纳税所得额。该公司按净利润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按净利润的5%提取法定公益金。两种方法计算的税前会计利润如下(计算过程略):


    

完工百分比法
     完成合同法


    

1994年以前
     2000000
     1500000


    

1994年
     1200000
     1000000


    

1995年
     900000
     1200000


    

1996年
     1000000
     800000


    

1997年
     1300000
     1100000


    

1998年
     1500000
     1600000


    

(1)计算改变建造合同核算方法后的累积影响数


    
 

年度

完工百分比法

完成合同法

税前差异

所得税影响

税后差异

1994年以前

1994

1995

1996

1997

小计

1998

总计

2000000

1200000

900000

1000000

1300000

6400000

1500000

7900000

1500000

1000000

1200000

800000

1100000

5600000

1600000

7200000

500000

200000

-300000

200000

200000

800000

-100000

700000

165000

66000

-99000

66000

66000

264000

-33000

234000

335000

134000

-201000

134000

134000

536000

-67000

469000


    

(1)计改变建造合同核算方法后的积累影响数。
    


    

ABC公司在1998年以前按完工百分比法计算的税前利润为6400000元,按完成合同法计算的税前利润为5600000元,两者的所得税影响合计为264000元,两者差异的税后净额为536000元,即为该公司由完成合同法改为完工百分比法的“累积影响数”。


    

(2)帐务处理


    

①调整会计政策变更累积影响数


    

借:工程施工
     800000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536000


    

递延税款
     264000


    

②调整利润分配


    

借:利润分配——一未分配利润
     80400


    

贷:盈余公积
     80400


    

(3)报表调整


    

ABC公司在编制1998年度的会计报表时,应调整资产负债表的年初数;利润及利润分配表的上年数也应作相应调整。下表列示资产负债表年初数栏调整前和调整后和利润及利润分配表上年数栏调整前和调整后的有关资料。1998年12月31日资产负债表的期末数栏和利润及利润分配表上本年累计数栏的年初未分配利润应按调整后的数字为基础编制。


    

资产负债表


    

编制单位:ABC公司
     1998年12月31日 单位:元


    
 

   

年初数

   

年初数

资产

调整前

调整后

负责和所有者权益

调整前

调整后

流动资产:

货币资金

短期投资

应收票据

应收帐款

减:坏帐准备

应收帐款净额

预付帐款

其他应收款

待摊费用

存货

其中:工程施工

流动资产合计

长期投资:

长期股份投资

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原价

减:累计折旧

固定资产净值

无形资产及递延资产

无形资产

递延资产

无形及递延资产合计

递延税项:

递延税款借项

7500000

100000

600000

5000000

50000

4950000

4250000

700000

4220000

98000000

30000

32120000

1600000

40000000

9000000

31000000

1450000

150000

1600000

500000

7500000

100000

600000

5000000

50000

4950000

4250000

700000

4220000

106000000

830000

32920000

1600000

40000000

9000000

31000000

1450000

150000

1600000

236000

流动负债:

短期借款

应付票据

应付帐款

预收帐款

其他应付款

应付福利费

未交税金

未付利润

其他未交款

预提费用

流动负责合计

长期负债:

长期借款

长期负债合计

负债合计:

股东权益:

股本

资本公积

盈余公积

其中:公益金

未分配利润

股东权益合计

1500000

80000

2000000

6000000

600000

180000

30000

1000000

40000

90000

11520000

5000000

5000000

16520000

45000000

3000000

1700000

600000

600000

50300000

1500000

80000

2000000

6000000

600000

180000

30000

1000000

40000

90000

11520000

5000000

5000000

16520000

45000000

3000000

1780400

626800

1055600

50836000

资产总计

66820000

67356000

负债和股东权益总计

66820000

67356000


    

在利润表及利润分配表上,根据帐簿的记录,ABC公司重新确认了1997年的主营业务收入和主营业务成本分别为18500000元和13300000元。其结果为主营业务利润少计了200000元,所得税费用少计了66000元,净利润少计了134000元。


    


     利润及利润分配表


    

编制单位:ABC公司
     1998年度 单位:元


    
 

   

上年数

项目

调整前

调整后

一、营业业务收入

减:主管业务成本

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二、主营业务利润

加:其他业务利润

减:管理费用

财务费用

三、营业利润

加;投资收益

营业外收入

减:营业外支出

四、利润总额

减:所得税

五、净利润

加:年初未分配利润

六可供分配的利润

减: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提取法定公益金

七、可供股东分配的利润

减:应付普通股股利

八、未分配利润

18000000

13000000

400000

4600000

800000

1100000

400000

3900000

150000

100000

90000

4060000

1339800

2720200

704000

3424200

272020

136010

3016170

2416170

600000

185000000

13300000

400000

4800000

800000

1100000

400000

4100000

150000

100000

90000

4260000

1405800

2854200

1045700(注)

3899900

285420

142710

3471770

2416170

1055600


    

注:1045700=704000+402000×85%


    

(4)附注说明


    

1998年ABC公司按照会计制度规定,对建造合同的收入确认由完成合同法改为完工百分比法。此项会计政策的变更采用追溯调整法,1997年的比较会计报表已重新表述。1998年运用新的方法追溯计算的会计政策变更累积影响数为536000元。会计政策变更对1998年损益的影响为减少净利润67000元,对1997年度报告的损益的影响为增加净利润134000元,调增1997年的期初留存收益402000元,其中,调增未分配利润3417000元。


    

例3:ABC公司按照会计制度规定,从1996年1月1日起变更存货的计价方法,由先进先出法改为后进先出法。1996年1月1日的存货价值为2500000元,1996年12月31日的存货价值为2200000元,当年销售额为25000000元,公司购入存货实际成本合计为18000000元。假设在1996年会计政策没有改变,即一直采用先进先出法,1996年12月31日的存货价值则为4500000元,假设该年度的其他费用为1200000元,所得税率为33%。


    

由于采用后进先出法对1996年期初存货不能合理进行调整,因此,ABC公司对上述会计政策变更采用未来适用法进行处理。


    

(1)计算会计政策变更对当期净利润的影响数


    

ABC公司采用未来适用法时,不调整采用先出先出法下的1996年期初存货余额,只对变更日后存货的计价改按后进先出法计算即可。


    

根据本例中给出的数据,1996年改变会计政策后ABC公司的销售成本计算为:期初存货+购入存货实际成本-期末存货=2500000+18000000-2200000=18300000(元)


    

假设1996年ABC公司没有变更会计政策,则其销售成本计算为:期初存货+购入存货实际成本-期末存货=2500000+18000000-4500000=16000000(元)


    

两者销售成本的差额为2300000元(18300000-16000000),ABC公司由于会计政策变更使当期利润总额减少了2300000元。


    

扣除所得税的影响,使当期净利润减少了1541000元(2300000-230000O×33%)。


    

(2)附注说明


    

本年度公司按照会计制度规定,对存货的计价由先进先出法改为后进先出法。此项会计政策的变更无法确定其累积影响数,会计政策变更使当期净利润减少了1541000元。两种会计政策下的盈利情况对比如下:


    

假设不变更会计政策,则ABC公司的净利润为:5226000元


    

变更对当期净利润的影响数
     1541000元


    

本年净利润
     3685000元


    

注:本年利润计算过程如下:


    

先进先出法 后进先出法


    

销售收入
     25000000 25000000


    

减:销售成本
     16000000 18300000


    

主营业务利润 9000000
     6700000


    

减:其他费用
     1200000 1200000


    

利润总额
     7800000 5500000


    

所得税
     2574000 1815000


    

净利润
     5226000 3685000


    

(三)关于会计估计变更


    

1.会计估计变更的原因


    

由于企业经营活动中内在的不确定因素,许多会计报表项目不能准确地计量,只能加以估计,估计过程涉及以最近可以得到的信息为基础所作的判断。在进行会计处理时,估计是不可或缺的,例如,发生的坏帐,存货陈废、预提费用和待摊费用的摊销、应计折旧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等等,都需要进行估计。运用合理的估计是会计核算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并不会削弱会计核算的可靠性。


    

但是估计毕竟是就现有资料对未来所作的判断,随着时间的推移,如果赖以进行估计的基础发生变化,或者由于取得了新的信息、积累了更多的经验或后来的发展可能不得不对估计进行修订。对会计估计进行修订并不表明原来的估计方法有问题或不是最适当的,只表明会计估计已经不能适应目前的实际情况,在目前已经失去了继续沿用的依据。


    

2.会计估计变更的会计处理方法


    

会计估计变更应采用未来适用法,其处理方法为:


    

(1)如果会计估计的变更仅影响变更当期,有关估计变更的影响应于当期确认。例如,企业原按应收帐款余额的5%提取坏帐准备,由于企业不能收回应收帐款的比例已达10%,则企业改按应收帐款余额的10%提取坏帐准备,这类会计估计的变更,只影响变更当期。因此,应于变更当期确认。


    

(2)如果会计估计的变更既影响变更当期又影响未来期间,有关估计变更的影响在当期及以后各期确认。例如,可计提折旧固定资产,其有效使用年限或预计净残值的估计发生的变更,常常影响变更当期及资产以后使用年限内各个期间的折旧费用。因此,这类会计估计的变更,应于变更当期及以后各期确认。


    

会计估计变更的影响数应计入变更当期与前期相同的项目中。为了保证不同期间的会计报表具有可比性,会计估计变更的影响如果以前包括在企业日常经营活动的损益中,则以后也应包括在相应的损益类项目中,如果会计估计变更的影响数以前包括在特殊项目中,则以后也相应作为特殊项目反映。


    

3.会计估计变更在会计报表附注中的披露


    

企业应按本准则的规定,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如下会计估计变更的事项:


    

(1)会计估计变更的内容和理由,包括变更的内容、变更日期以及为什么要对会计估计进行变更。


    

(2)会计估计变更的影响数,包括会计估计变更对当期损益的影响金额,以及对其他各项目的影响金额。


    

(3)会计估计变更的影响数不易确定的理由。


    

4.会计估计变更举例


    

例4:ABC公司于1994年1月1日起计提折旧的管理用设备一台,价值84000元,估计使用年限为8年,净残值为4000元,按直线法计提折旧。至1998年初,由于新技术的发展等原因,需要对原估计的使用年限和净残值作出修正,修改后该设备的耐用年限为6年,净残值为2000元。


    

ABC公司对上述估计变更的处理方式如下:


    

(1)不调整以前各期折旧,也不计算累积影响数;


    

(2)变更日以后发生的经济业务改按新估计使用年限提取折旧;


    

按原估计,每年折旧额为10000元,已提折旧4年共计40000元,固定资产净值为44000元,则第五年相关科目的期初余额如下表;


    

固定资产
     84000


    

减:累计折旧
     40000


    

固定资产净值
     44000


    

改变估计使用年限后,1998年起每年计提的折旧费用为21000元[(44000-2000)÷(6-4)]。1998年不必对以前年度已提折旧进行调整,只需按重新预计的使用年限和净残值计算确定的年折旧费用,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借:管理费用
     21000


    

贷:累计折旧
     21000


    

(3)附注说明


    

本公司一台管理用设备,原始价值84000元,原估计使用年限为8年,预计净残值4000元,按直线法计提折旧。由于新技术的发展,该设备已不能按原估计使用年限计提折旧,本公司于1998年初变更该设备的耐用年限为6年,预计净残值为2000元,以反映该设备的真实耐用年限和净残值。此估计变更影响本年度净利润减少数为7370元[(21000—10000)×(1-33%)]。


    

(四)关于会计政策变更和会计估计变更的划分


    

企业应当正确划分会计政策变更和会计估计变更,并按不同的方法进行相关会计处理。但有时很难区分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政策变更,例如,某企业原按应收帐款余额的5%计提坏帐准备,假如按国家新发布的会计制度规定改按帐龄分析法计提坏帐准备,逾期三年以上尚未收回的应收帐款按20%计提坏帐准备,逾期二年至三年尚未收回的应收帐款按10%计提坏帐准备,逾期二年以下未收回的应收帐款按5%计提坏帐准备。对于这一事项如果从会计政策变更角度考虑,坏帐准备由应收帐款余额百分比法改为帐龄分析法,属于会计政策变更;但从计提比例看
     计提坏帐准备的比例发生了变化,属于会计估计变更。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易区别会计政策变更和会计估计变更,本准则规定均视为会计估计变更,按会计估计变更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处理


    

(五)关于会计差错的更正


    

1.会计差错更正的会计处理方法


    

为了保证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内部稽核制度,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和完整。但是,在日常会计核算中也可能由于各种原因造成会计差错,如抄写差错、可能对事实的疏忽和误解以及对会计政策的误用。企业发现会计差错时应当根据差错的性质及时纠正。本准则中有关会计差错更正的会计处理方法,不包括年度资产负债表日至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发现的报告年度的会计差错及报告年度前的非重大会计差错关于这部分会计差错的处理应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规定进行处理。


    

会计差错的更正应按以下规定处理:


    

1.本期发现的,属于本期的会计差错,应调整本期相关项目。例如,企业将本年度工程人员的工资计入了管理费用,则应将计入管理费用的工程人员工资调整计入工程成本。
    


    

2.本期发现的,属于以前年度的会计差错,按以下规定处理.


    

①非重大会计差错,是指不足以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作出正确判断的会计差错。对于本期发现的,属于与前期相关的非重大会计差错,不调整会计报表相关项目的期初数,但应调整发现当期与前期相同的相关项目,属于影响损益的,应直接计入本期与上期相同的净损益项目;属于不影响损益的,应调整本期与前期相同的相关项目。例如,某企业1997年发现19%年管理用设备的折旧费用少提1000元,对于这一非重大会计差错,企业应将少提的1000元折旧费用,计入1997年的管理费用,同时,调整累计折旧的帐面余额。


    

②重大会计差错,对于发生的重大会计差错,如影响损益,应将其对损益的影响数调整发现当期的期初留存收益,会计报表其他相关项目的期初数也应一并调整;如不影响损益,应调整会计报表相关项目的期初数。例如,某企业于1997年发现1996年应计入工程成本的利息费用200000元,计入了1996年度的损益。发现该项差错后,企业应调整增加工程成本200000元;增加1996年度的利润总额200000元,增加1996年度净利润134000元[200000×(1-33%)],调整增加未分配利润134000元(假如不考虑提取盈余公积等因素);调整增加应交税金66000元。该企业应在1997年度的资产负债表中,调整未分配利润、应交税金、在建工程等项目的年初数。


    

在编制比较会计报表时,对于比较会计报表期间的重大会计差错,应调整各该期间的净损益和其他相关项目,视同该差错在产生的当期已经更正;对于比较会计报表期间以前的重大会计差错,应调整比较会计报表最早期间的期初留存收益,会计报表其他相关项目的数字也应一并调整。例如,在上述例子中,该企业在提供比较会计报表时,对于比较会计报表中的利润表,应调整利润表上的上年数各相关项目,即财务费用项目减少200000元,利润总额增加200000元,净利润增加134000元;对于资产负债表应调整相关项目的年初数,其他会计报表也按此规定进行调整。如果上述例子中1997年发现的,属于1995年发生的会计差错,则提供比较会计报表时,在利润表的上年数栏中除年初未分配利润项目外,不需要作任何调整;资产负债表调整相关项目的年初数。


    

2.会计差错在会计报表附注中的披露


    

按照本准则的规定,会计差错应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如下事项:


    

(1)重大会计差错的内容,包括重大会计差错的事项陈述和原因以及更正方法。


    

(2)重大会计差错的更正金额,包括重大会计差错对净损益的影响金额以及对其他项目的影响金额。


    

3.会计差错更正举例


    

(1)本期发现的与本期相关的会计差错更正


    

例5:ABC公司于1998年3月份发现,当年1月份购入的一项管理用低值易耗品,价值1000元,误记为固定资产,并已提折旧100元。则ABC公司应于发现时进行更正,会计分录为:


    

借:低值易耗品
     1000


    

贷:固定资产
     1000


    

借:累计折旧
     100


    

贷:管理费用
     100


    

假如该低值易耗品已领用,并按规定摊销了200元


    

借:待摊费用
     1000


    

贷:低值易耗品
     1000


    

借:管理费用
     200


    

贷:待摊费用
     200


    

例6:ABC公司于1998年5月份发现有一项固定资产在本年度漏提折旧,数额为2000元。则应于发现时补提,会计分录为:


    

借:管理费用
     2000


    

贷:累计折旧
     2000


    

(2)本期发现的与前期相关的非重大会计差错的更正


    

例7:ABC公司在1998年发现1997年漏记了管理人员工资1500元。则1998年更正此差错的会计分录为:


    

借:管理费用
     150Q


    

贷:应付工资
     1500


    

例8:ABC公司于1998年发现,1997年从银行存款中支付全年机器设备保险费3000元,帐上借记了“待摊费用”3000元,贷记了“银行存款”3000元,但在1997年未摊销。则1998年发现时更正此项差错的会计分录为:


    

借:制造费用
     3000


    

贷:待摊费用
     3000


    

例9:ABC公司1998年发现,1997年从承租单位收到两年度的房屋租金收入20000元,帐上借记了“银行存款”20000元,贷记了“预收帐款”20000元,1997年底未作任何调整分录,则1998年发现时更正此差错的会计分录为(假设ABC公司房屋租赁收入作为其他业务收入处理):


    

借:预收帐款
     10000


    

贷:其他业务收入
     10000


    

如果帐上原来借记了“银行存款”20000元,贷记了“其他业务收入”20000元,则在1998年发现时,不需要做任何分录,因为该项差错已经被抵销了。


    

例10:ABC公司在1998年12月31日发现,1997年1月1日开始计提折旧的一台管理用设备价值为8000元的固定资产,在1997年计入了当期费用。该公司固定资产折旧采用直线法,该资产估计使用年限为4年,假设不考虑净残值因素。则在1998年12月31日更正此差错的会计分录为:


    

借:固定资产
     8000


    

贷:管理费用
     4000


    

累计折旧
     4000


    

假设该项差错直到2000年底才发现,则不需要做任何分录,因为该项差错已经抵销了。


    

例11:ABC公司1998年发现,公司将1997年1月1日新的投资者投入的,应作为资本的20000元,记入了资本公积。则更正此项差错的分录应为:


    

借:资本公积
     20000


    

贷:实收资本
     20000


    

(3)本期发现的与前期相关的重大会计差错的更正


    

例12:在1998年ABC公司发现,1997年公司漏记一项固定资产的折旧费用150000元,但在所得税申报表中扣除了该项折旧。假设1997年适用所得税税率为33%,该公司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采用递延法,无其他纳税调整事项。该公司按净利润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按净利润的5%提取法定公益金。


    

(1)分析错误的后果


    

1997年少计折旧费用
     150000


    

少计累计折旧
     150000


    

多计所得税费用(150000×33%)
     49500


    

多计净利润
     100500


    

多计递延税款贷项(150000×33%)
     49500


    

多提法定盈余公积
     10050


    

多提法定公益金
     5025


    

(2)帐务处理


    

①补提折旧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150000


    

贷:累计折旧
     150000


    

②调整递延税款


    

借:递延税款
     49500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49500


    

③将“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的余额转入利润分配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100500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100500


    

④调整利润分配有关数字


    

借:盈余公积
     15075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15075


    

(3)报表调整


    

ABC公司1998年度资产负债表的年初数和利润及利润分配表的上年数栏分别按调整前和调整后的金额列示如下,1998年度资产负债表的期末数栏和利润及利润分配表的本年累计数栏的年初未分配利润,应按调整后的年初数为基础编制:  

 
 
[ 法规适用-法律级次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全国分站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