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华
税务总监
微软(中国)有限公司
我们大家都知道税务其实在真正的日常生活当中以及企业商业运作当中并不是起决定性的作用的角色,就是我们要做什么样的商业,怎么样做,并不是首先由税务决定的,但是税务的筹划会为我们的商业模式,会为我们最终取得比较高的利润带来高的附加值。当一个企业的领导在考虑我们要做一项什么业务,到哪里去做,用什么模式的时候税务的意见就显得非常关键。
作为一个跨国公司或者像现在大的中国企业将来也要走向国际,我们怎么去规划集团整个税务安排呢?一般有一条宗旨,就是希望通过好的税务筹划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有效的税率,使得集团的利益整体最大化,当然也能给股东带来最大利益。这是我们所知道的宗旨。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怎么样才能够真正的降低有效税率,给他们带来最大的价值。实际上我们布局筹划的时候有很多因素要考虑,所以作为税务部门我们应该带从哪些角度进行税务筹划显得尤为重要。
大家都知道在我们中国如果要从事跟互联网、电信增值服务或者其他受国家相关准入政策限制的行业,业务模式就会有非常大的不同。我实际的体会是经常我们在跟总部税务专家们讨论业务模式的时候,他们想的一个非常完美的例子可能适用到世界上很多的国家,但是到中国就行不通。因为我们有商业模式的问题,就是说我们的企业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不是自己说了算,得看政府很多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同样中国的企业走到海外去也是一样的,就是你的税务筹划要跟准入政策相一致。
除了法律法规的考虑,我们通常做税务筹划的时候还会考虑到投资的环境,投资的环境各个国家都出台很多鼓励性的政策,像我们中国也出台了很多鼓励性的政策来看我们是不是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最大价值。政策也是需要分层次的,一种是国家层面的法律法规,一种是区域性的鼓励政策,还有与当地的财政或者招商局的合作模式,这些统统都可以纳入到筹划模式中去。还有就是税率的高低,通常来说作为一个跨国企业在布局业务模式的时候会看哪些国家是高税率,哪些是低税率。因为很多时候签了合同的地区跟没有签有很大的不同,我们在做税务筹划的时候空间都是不一样的。
还有作为一个公司来说资产要怎么管理,研发要怎么布局,这些东西也是需要考量的。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把生产都挪到了中国甚至亚洲越南其他国家,成了全球加工厂,在这样大的背景下怎么去覆盖所有需求,你只是生产环节的一关,还是说你会覆盖方方面面。这些也影响着整个商业模式,所以我觉得从税务筹划的角度来说,刚才提到的这些方面应该是比较关键的一些点。可能各个企业根据自己情况的不同,也许还会有更多其他方面需要考虑。
根据以上提到的这些关注点,考量以后,我们会在全球范围内选择一些相对来说投资环境比较好,税率比较低的地方,也就是我们说的区域性的地区总部。这些地区总部相对来说承担更多的一些责任,会帮助覆盖在区域内所有需要进行的一些商业活动。区域总部会跟所管辖的这些区域有很多的连接,通常来说这种权利区域总部能够最大化的实现利润,允许区域总部能够独立的承担一些角色,然后来覆盖整个区域。
如果站在一个大的平台上,我们可以知道在亚洲,香港和新加坡应该算是两个比较高的地方,因为相对来说投资环境比较不错,税收也比较优惠,还是有很多可以计划的地方。在欧洲可能跟多人比较喜欢去爱尔兰,那个地方也有比较好的优惠政策,可能从所得税的角度也是比较低的。根据你的情况,你可以选择在哪里设总部,设了总部以后就要考虑到底下覆盖各个国家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基本上其他小的国家或者属于这个地区总部下面的这些国家基本上扮演的角色是帮助地区总部来做生产销售和管理的。所以它的角色不是一个独立的,可以直接签合同或者做生意的,而只是辅助来做这些事。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集中把利润体现在低税率的地方,可以进行统一的管理,而且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但是重点要关注的问题第一就是转让定价的问题,第二是如何规避PE的问题,这些都是在做跨国税务筹划的时候需要考虑的。
当然跟它相反的还有一种模式,就是说针对一些国家法律法规特别复杂,而且除了税法本身的要求以外,在其他方面也有很多额外的要求,比如说像中国,大家都知道中国是一个外汇管制的国家,企业的钱进出都要受到严格的外管管理。如果所有商业都走这种模式这是多么复杂的问题,意味着你每一笔销售或者其他服务费的安排,特权使用费的安排都需要经过外管这一关。这里除了我刚才讲的转让定价的问题,PE的问题,还多出很多问题,这个问题甚至可以直接影响到企业的AR,就是你的帐收得到,收不到,能不能及时收到,这对企业商业运作来说是一个非常麻烦的事情。
在这里建议如果在这样一种非常复杂的法律环境的地区、国家,我们建议还是直接做独立的角色。这个模式就是把这种国家游离在这个之外的。下面的模式我会具体分享一下,在刚才我说到的这些模式中具体到每一个商业,每个企业可能有很多的商业模式,商业模式的不同对于税收的考量也会有很大的不同。你的企业主要是做软件,做硬件还是做服务,还是做研发,侧重的不同可能你的考量就有不同。现在一个一个来做一些具体的分析,如果在软件业内,遇到了中国这样非常复杂的情况,比如说从国外卖软件到中国,首先有没有实质的行为还是实质性的分销。这个时候跟海关的估价也要联系起来,就是说你付的费到底是特许权使用费还是属于消费的费用,这个争议非常大,包括各个国家判定都不一样。而在美国和其他比较发达的国家要看交易的实质,如果他认为就是相当于卖一种商品,实际上不认同这是一个特许权,可能就达不到税务筹划的目的。比如我们在中国,或者在印度,我们缴了税,回到总部就不见得能得到抵扣。如果说中国缴了10%,美国人说这根本不是,按照我的判定这种不属于税收。诸如此类的问题都是不同国家对于税收的不同考量。如果你不做任何的努力就缴了这个税,美国对此还有一个更严厉的惩罚。所有这些东西都会导致集团整个税收负担会增长很多。在这种前提下你要比较到底选用哪种方式,这里涉及到很多IP的问题,到底IP是谁,谁应该拿到更多的价值。我们在做税务筹划的时候,这是我们最需要花工夫去看的一些方面。
除了上面讲到的,研发也是每个企业非常看重的一块,我相信在座很多企业都有自己的研发团队,在全球大的平台上怎么部署你的研发,按照一种什么样的方式来部署都是每个企业必须面临的问题。在我们所见到的商业模式中主要分两大类,一种叫做Contract R&D的模式,另一种是Cost Sharing的模式。其实在我们中国现行的税法当中也是可以享受到很多税收优惠的,比如研发加记扣除,更重要的是在营业税的免税上面也会有很大的机会可以享受到优惠。现在像上海搞了营改增,以前营业税上面的免税增值税怎么处理,是走出口退税还是直接免税,这些问题也是摆在企业税务人员面前需要考量的东西。
但总之我觉得Contract R&D的好处就是比较简单,我们需要跟总部定好一个费用,我为你提供了一个Contract R&D,你应该付我多少费用。这是转让定价领域里需要考量的东西,同时我们要充分运用当地国家给予研发机构的一些鼓励措施,怎样可以尽量拿到最多的税收优惠。而Cost Sharing的模式好处就是共同拥有了IP,你不用担心你没有权利在IP上面。但是它比较复杂的一面是正因为你共同承担了研发的风险,反过来一旦失败了就要看你是否有足够的承担力。同时怎么定义一个比较好的模式也是需要大家注意的问题,因为你既然是共有IP,如果这个IP一旦成功了,要被用到整个集团使用的时候,那要怎么收费,这也是你在整个税务筹划中需要关注的点。这时候你要看一看你所设研发的地区有没有比较优惠的条款,这些东西都是你在做税务筹划的时候需要整体考量,把握的。
再有一个方面,讲到税务的安排,除了我们刚才讲的生产、研发,还有一大块是服务。作为整体来说集团的服务提供给集团下属公司或者在某个地区独立的公司为整个全球其他的公司提供集团服务。这种安排下我们税务的考量是什么?其实这里也存在很多问题,这就联系到刚才我们整个考量税收筹划的关键点,怎么避免PE。在OECD新的理念里有一个比较重要的条款就是服务的PE,你在做整个全球税务规划时候,服务PE是怎么看这个东西的。你可能想我在印度有一个服务项目,他们有很多的中心,可以覆盖整个亚太区,所以不管新加坡,还是香港还是中国,我们需要这种服务的时候印度人就会飞过来,配合当地团队一起来做这样的服务。这个是好的,从公司内部业务的安排上是好的,但是税收上非常复杂,这里边涉及到PE的界定,另外还设定到个人所得税的一些问题。这些人是印度人,他来到香港,来到中国,来到台湾,来到新加坡个人税怎么处理都是不一样的。因为有些是签了合同的,有些是没签的。这里的复杂性真的非常琐碎,而且有时候更麻烦的是这个人本身是印度人,但是可能他不见得跟你的印度公司签,这个时候你就要判定身份,你首先判定这个人是不是可以承担的人。
除了刚才讲的这几大块,从生产销售、研发到服务,我们在日常税务筹划中还花很大的时间需要关注的就是转让定价的问题,现在税务机关也把这个当成征收的武器,一般来说做转让定价的调查,大部分情况都能够展获很多东西回来。这也是很多税务机关加强了对转让定价调查和管理的动力。作为企业来说如何应对,如果你觉得你的转让定价,你的日常商业模式很复杂,你的交易种类很多,不是很单一,我觉得其实做一个预约定价的申请安排还是很有必要的。因为他可以帮你去事先判定出很多不确定的因素,特别是你涉及到很多关联交易,而且你交易的形态有有形的,有无形的,非常复杂的交易环境中没有人可以事先讲你这样定价就是可以的,或者不可以的。那怎么样增加这种确定性?我觉得预约定价是一个比较好的渠道,你们肯定也会说预约定价也很麻烦,目前也没有看到有几个案子完全谈成的,而且谈一个案子也要花很长的时间,要动用很多的人力、物力,这都是事实。现在你要想一个预约定价的申请不是那么容易被税务局征收,所有人都知道税务总局主管预约定价就那么几个人,人家处理那么多的案子,他肯定要选更有重大意义的案子,不是说你想谈预约定价就能谈的。各个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先做一个工作,看看你的风险到底有多大。作为企业税务专业人士来说,你所需要考虑的东西还真是挺多的。
最后一个方面需要关注的就是说税务总局在过去两年以来出台了很多反避税的法规,这也是一个国际的趋势,我们中国税务机关其实也是出台了很多法规,对我们来说需要关注的主要方面就是我刚才讲的从PE角度。另外从非纳税居民在中国需要纳税的一些税务关注点,其实最主要的是一些新业务,比如说云计算。这些东西都是不以你的意识为转移,很多业务模式带给我们很多新的思考,这些东西都是我们同行需要共同努力跟税务官员一起来做进一步研究的。因为这是将来企业发展一些新的业务模式,我们做税务筹划的时候也需要跟上。这就是我的分享。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