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65768101
财税眼 新闻 法规 筹划
专家之窗 预约 问答 咨询
新华学苑 课程 职场 考试
财税商务 财税超市 威客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闻 » 会计动态 » 正文
资讯

在华大型美企会计风险萦绕不散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2-22  来源:路透社  浏览次数:529
核心提示:假营收、假发票和假工厂等不正当商业行为在中国相当常见,直到目前为止,这些问题似乎大多只发生在中国企业。
   假营收、假发票和假工厂等不正当商业行为在中国相当常见,直到目前为止,这些问题似乎大多只发生在中国企业。

  但是情况已不再如此。

  外界越发担忧美国跨国企业在中国的风险,在这里,政府不允许美国审计监管机构介入,贿赂和欺诈时常发生。

  随着中国获得更多的经济领导地位和责任,透明度和诚信度等问题令中国面临严峻挑战。这些问题正检验着中国遵守国际标准的能力。

  得到企业侦探、前高管、法院文件和中国会计问题专家确认的商业欺诈行为经常发生。

  曾有一家中国企业自称为高科技电视屏幕生产商,但其工厂实际上却是一名男子销售烟花的小作坊。

  还有一家中国生物柴油工厂停产数月,在投资者前来考察时恢复生产,随后又停产。

  上个月,全球最大的建筑设备生产商卡特彼勒(CAT.N: 行情)在中国曝出丑闻。

  1月18日,卡特彼勒披露,去年收购的中国年代煤矿机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旗下的子公司郑州四维机电“多年存在故意的、多方协作的不正当会计行为”。卡特彼勒表示将对这一交易进行减记,减记规模接近最初收购时支付的6.54亿美元。

  卡特彼勒这一挫折并非在华美国跨国企业的首个类似遭遇,但是本次的影响引人注目。

  该公司并未提供多少细节,仅披露四维机电存在库存不符、虚增利润以及不合理的成本和营收记录等问题。卡特彼勒拒绝进一步置评。

  卡特彼勒这一问题的部分原因或许是收购前的尽职调查不到位。北京大学会计学教授Paul Gillis指出,各家企业往往试图压低此类工作的开销,但在中国,这可能意味着隐患。

  收购方通常会自己做一部分尽职调查,同时还依赖并购顾问、法律专家和审计师。Gillis认为,因为在中国存在的风险,这种工作应该进行的更加深入以便发现欺诈。“当你开始在审计上偷工减料时……你也在为进行欺诈的人提供机会。”

  当然,并不是说美国没出现过恶劣的会计丑闻。2001-2002年,安然、世通和泰科等的重大丑闻撼动美国经济。

  随后的立法加强了对审计和企业高管责任的监管。这并未阻止美国发生会计丑闻,但是令发现和阻止一些最为恶劣的行为更加容易。

  随着大型美国企业大力押注中国,新的会计风险也开始浮现。

  卡特彼勒事件和越来越多的较小欺诈事件引发一些专家怀疑,在华美国企业的业绩是否值得信任。

  中国专家们指出,尽管中国正在向市场经济转型,很多业务还是握个手就完成了。中国保密法律限制外部调查,同时又因为政府的不准许,在中国对美国企业进行的审计无法得到美国监管机构的审查。(完)

  编译:李富强 发稿:张家伟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全国分站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