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底,IPO重启的谣传造成股市大幅震荡。随后,证监会“火速辟谣”才让股市重归平静,但IPO重启的话题依然是人们关注的中心。
在重启IPO前,证监会启动了“史上最严厉”的在审企业财务核查工作,对处于“堰塞湖”中排队上市的800家公司进行非常严厉的审查。
近日,《新世纪周刊》援引一位投行总经理的言论称,这次“史上最严”审查的预算计划达到了3000万元,即使考虑到投行和会计师事务所的审查费用、成本,对于2011年度公开的“三公”经费3200万元左右的证监会而言,这3000万元无疑是天文数字。据称,证监会将派出15个专项检查小组奔赴全国各地,其中每个组的预算约为200万元。
这一次并没有证监会的官方回应。不过笔者也赞同某接近监管层的人士的观点———3000万是被误读的。
不过,不论证监会的“打假”预算是否达到3000万之巨,到目前为止,证监会此次重拳打假的态度已经向天下昭示。
笔者认为,自去年10月下旬浙江世宝发行以来,IPO一直暂停至今,证监会的“严打”接近半年,3000万元的传言即使不属实,却也能足以说明财务审查进入了“小高潮”。据统计,今年1月份,境内市场没有新股上市发行,仅3家中国企业登陆香港主板,合计融资约5.11亿美元。截止1月13日,IPO在审企业数量由791降至782家,16家企业选择“终止审查”,主动退出IPO排队等待的“堰塞湖”。而2012年全年终止审查的企业总数为67家,16家“知难而退”的企业已经占到了去年全年的四分之一。
倘若此次证监会在审企业财务核查工作真能掀起我国证券市场有史以来的一次最大的“打假风暴”,对于缓解中国IPO市场“堰塞湖”压力,恢复证券市场的活力的意义非同小可。与此同时,成为焦点的A股IPO何时重启也取决于在审企业财务核查的进程与效果。
2月18日,某权威证券媒体在官方微博中发布了消息,称证监会发行部人士透露4月份后会发行新股,这无疑给业界扔下了一颗定时炸弹。
德勤预期,春节后重启IPO可能性较大,其理由是随着年报业绩的出炉,不少拟上市企业在经历2012年经济不景气之后,业绩难免下滑,很多已经不符合上市条件。亦有业内人士表示,证监会的严查行动,预计IPO闸门重新开启至少要到五、六月份,三月前重启的可能性不大。
笔者以为,不论是暂停还是重启IPO,管理层的意图是在完善新股发行制度。证监会如能下大力气对拟上市公司进行一次高质量的过滤,抬高资本市场进入门槛,将向股民释放出积极的的信号,“打假”的结果将很有盼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