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65768101
财税眼 新闻 法规 筹划
专家之窗 预约 问答 咨询
新华学苑 课程 职场 考试
财税商务 财税超市 威客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财税 » 正文
资讯

农行宁夏海原县支行力助乡镇特色产业发展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4-03  浏览次数:1050
核心提示:杨庆珠李立炯沿清水河并行的柏油路横贯南北,就像一条丝带,将宁夏海原县六窑村13个组串在一起。路的两侧,新建的幢幢砖瓦房沿路

                           杨庆珠  李立炯

沿清水河并行的柏油路横贯南北就像一条丝带宁夏海原县六窑村13个组“串”在一起。路两侧新建的幢幢砖房沿路排开院内停着一辆辆小汽车。房前枸杞树成块连片静静享受着阳光的沐浴。村子东部的产业路两侧砖厂一家挨着一家。远处砖窑、田间、枸杞园里忙碌的身影像是五线谱跳动的音符,演奏着六窑村产业经济发展的现在和未来。

看到这和谐的一幕,谁能想到,几年前这里还是个靠天吃饭、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地方。在农行海原县支行惠农卡和农户小额贷款的支持下,村民陆续用贷款建或种植枸杞、玉米、硒砂瓜,或发展养殖业,腰包渐渐鼓了起来,收入一年高过一年,六窑日渐繁荣起来。六窑的变化正是农行宁夏海原县支行服务“三农”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农行海原县支行持续推动金融服务“三农”工作,积极探索多种金融服务“三农”模式,不断加大涉农贷款投入力度,贷款规模比五增长了8倍多,有效扶助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该行按照“一村一品、一户一业”和“板块农业”模式,以点带面,将有限的信贷资金用于扶持壮大枸杞、葵花、小茴香、硒瓜、马铃薯、清真牛羊鸡养殖等产业以及农副产品收购流通等行业,从种养、收购、运输到销售,采取村委会推荐、“项目+农户”、“协会+农户”、“基地+农户”、“村委会+农户”、“合作社+基金”和“农户联保+20%风险保证金”,以及建设“信用村、信用户”等模式,以产业链为依托,根据企业上下游种植户、养殖户、贩运大户、订单农业户生产特点,整体推进惠农卡和农户小额贷款业务,有效满足了不同类型产业和农户的融资需求。截至2012年末,惠农卡11675张,发放农户小额贷款3.5亿元

海原县支行有选择地介入融资需求旺盛、信用环境良好、发展优势明显的区域和产业,重点支持产业链条上的农户,逐步实施农户贷款集中经营,支持农民脱贫致富。硒瓜是高崖、关桥、西安、三河、七营等几个乡镇农民最主要的经济来源,2011年春节过后,正值修复温棚、压、铺盖地膜和育苗时节,瓜农们起早贪黑赶农活的同时却在为缺少资金改良品种扩大种植面积而发愁。就在不少人举目无助准备放弃修复温棚、压缩种植面积时,农行“三农”流动服务组客户经理来到了田间地头,通过现场摸底调查,及时为瓜农发放惠农卡2480多张、授信农户小额贷款4478万元,解决了他们的燃眉之急。

“变化简直可以说是翻天覆地!”银行主动上门贷款促农增收,高崖乡乡罗发强对此评价。过去,农民为扩大生产规模、转变经营方式告贷无门,只能借高利贷维持生产,一年下来挣不了多少钱,严重挫伤了农民种植粮食经济作物的积极性。现在农行主动上门放贷,而且利息还优惠农户贷款已经成为农民的“铁杆庄稼”

农行小额贷的支持下,海原县多个乡镇的特色产业发展起来:除多个乡镇种植的之外,草场村甜瓜产业形成了规模效应,农民人均收入远远高出县域且超过了川区;西安镇农民扩大小茴香种植面积的热情日益高涨,收入逐年增加七营镇农腾种养殖专业合作社650户社员办理了农户小额贷款,其家庭农场式的经营管理模式成功运作并在全县推广海城镇妇女卢惠琴在妇女创业贷款的支持下,办起了集培训、制作、收购销售为一体的刺绣专业合作社,2012产值达到100万元以上,辐射带动从业人员5000余人;三河镇六窑村农行农户小额贷款的支持下,积极发展机砖制造业和经济作物种植,2011年总产值达到1.2亿元,成为海原县农民人均经济收入第一个“亿元村”。

“我们村的变化,靠的就是农行贷款的帮助和支持……”六窑村的村民时刻不忘农行人的功劳。多个乡镇受益农户提起农行赞不绝口,海原县委、政府领导也对海原县支行服务“三农”工作的扎实举措给予充分肯定。【责任编辑:曹雅】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全国分站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