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65768101
财税眼 新闻 法规 筹划
专家之窗 预约 问答 咨询
新华学苑 课程 职场 考试
财税商务 财税超市 威客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闻 » 财经资讯 » 正文
资讯

收入分配改革:分好蛋糕的博弈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2-12-07  来源:新华财讯综合整理  浏览次数:721
核心提示:11月7日,十八大新闻发言人蔡名照,目前有关部门在认真听取社会各界意见的基础上,已经形成了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正在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积极推进改革总体方案的研究制定工作。历时8年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仍然“犹抱琵琶半遮面”,更有专家断定这场政府主导收入分配改革注定难产,分好蛋糕的民生之举究竟面临怎样的博弈?

导语:11月7日十八大新闻发言人蔡名照称目前有关部门在认真听取社会各界意见的基础上,已经形成了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正在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积极推进改革总体方案的研究制定工作。历时8年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仍然“犹抱琵琶半遮面”,更有专家断定这场政府主导收入分配改革注定难产,分好蛋糕的民生之举究竟面临怎样的博弈?

不得不改 收入差距已扩大到23倍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社会贫富差距逐年拉大——基尼系数已经突破0.4的国际警戒线多年,严重危及社会稳定。
    人社部劳动工资研究所日前发布2011年《中国薪酬发展报告》。报告中指出,部分行业工资上涨过快、高管职工收入差距千倍,造成不同行业、不同职位收入差距加大。

“十一五”期间,公司高管人员年薪水平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上市公司高管年薪平均值由2005年的29.1万元增加到2010年的66.8万元,5年内上市公司高管年薪平均上涨37.7万元,平均每年递增18.1%,其中,2007年高管年薪平均递增速度达到57.19%。而与此相应的是,上市公司员工工资上涨不大,10年内只上涨了3万元。

据全国总工会2010年的一项调查表明,两成职工5年间从未涨过工资,208家国企高管与一线职工的收入相差近18倍——而这一差距,在1979年仅为1.18倍。

新华网报道,数据显示,我国收入最高的10%群体和收入最低的10%群体的收入差距,已经从1988年的7.3倍上升到目前的23倍。而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小鲁2010年给出的结论是,中国收入最高的10%家庭与收入最低的10%家庭的人均收入相差65倍。

这些只是冰山一角。今天中国因收入不公造成的社会鸿沟是全方位——城乡、行业、地区乃至企业内部,都形成了冰火两重天。

可见,收入分配改革已经刻不容缓,而公众对于方案的出台更是望眼欲穿。公众对于收入分配改革有三大期盼,一期待从“藏富于国”到“藏富于民”,二期待缩小贫富差距,限制垄断行业的暴利,尽快实现以家庭为单位征收,降低工薪阶层纳税比重。三期待让住房、医疗、教育、社保等方面公共投入的增长速度跟上财政税收的增长速度,强力压缩“三公消费”节省行政开支,将国有企业每年上缴红利更多用于提高国民福利,并在公共福利分配上体现出更多的倾向性和兜底性。

谁动了民众的蛋糕

博源基金会理事长秦晓在4月2日博鳌亚洲论坛中表示,收入差距加大原因一个是因为政府主导,是大政府,本身开支很大。另外,很多支出也不倾向于二次分配,使得收入差异减少,税务比较重。三是一次分配有一些问题。财政支出中用于民生的比例也能够反应收入分配很重要的概念。民生概念比较大,选择可比的、比较基础的东西。教育、医疗卫生、社保和保障性住房四项,中国财政2003年的四项占财政收入的20%,2011年达到30.6%。到美国2001年至2011年,四项支出占52%,日本是63%,台湾是53%,北欧更高。说明中国财政支出用于民生的比例偏低,而且不是一般的低。

外,税制不合理是导致收入差距拉大的原因之一,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发布名为《个人所得税:迈出走向“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脚步》的报告称,应尽快启动个人所得税的“综合与分类相结合”改革,使之担负起调节居民收入分配的重任。

报告称,我国现行个税实行的是分类所得税制,它名义上是一个税种,实质上可以分为工资薪金所得、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等11个征税项目,每个项目采取不同的计征办法、适用不同的税率,这种税制安排,优点是便于征管,可以从源征税,代扣代缴,但缺陷是不利于调节居民收入分配差距。

同时,城乡经济二元结构也是导致收入差距拉大的原因。2012年城乡收入差距预计为3比1。

部分行业收入过高,瞭望》新闻周刊曾载文,对我国行业平均工资作了数据统计分析,文章表示,我国不同行业职工收入差距最高或已达10倍。

数据显示,2000年,我国行业最高人均工资水平是行业最低人均工资水平的2.63倍,到2005年增至4.88倍。而国际上公认行业间收入差距的合理水平在3倍左右,超过3倍则需加以调控。

据统计,目前,电力、电信、金融、保险、烟草等行业职工的平均工资是其他行业职工平均工资的2~3倍,如果再加上工资外收入和职工福利待遇上的差异,实际收入差距可能在5~10倍之间。

富人的灰色收入。在我国个税征收过程中,工资薪金所得是最容易征收的部分,而高收入人群的主要收入却来自于股息红利、房地产等财产转让所得、拍卖等各种财产性收入。

上海交通大学海外教育学院税务教研组组长汪蔚青表示,由于财产登记制度不够完善、信息共享系统建设不够健全,再加上很多交易直接通过现金完成,税收征收过程中难免出现遗漏,产生“灰色地带”,甚至一度使得我国个税成为“工资税”。

2011年,财政部和国税总局频频出手,剑指高收入人群个税征收监管。中国社科院财贸所所长高培勇撰文指出,如今的窘境是:无论增税还是减税,涉及的几乎都是“大众税”。这意味着,在当前尚无主要针对高收入者征收的税种的中国,让富人多纳税的通道基本上不存在。

分配制度改革面临的博弈

几乎每个人都在问,收入分配改革的最大阻力是什么?有人说是既得利益群体,有人说是城乡二元体制,也有人说是行业垄断。官方智囊认为,改革最大的阻力是推动改革的方式,参与改革的部门本身就是阻力。收入分配改革方案迟迟不能公诸于众,很大原因就在于这种模式下部门之间的利益较量。 

利益集团是最大障碍20年前,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中强调:“走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要逐步实现共同富裕。”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中国20年间进行了多次涉及薪酬方面的改革,但大都属于增量改革或渐进式改革,也就是改革在不触动现存利益格局的前提下,通过做大“蛋糕”即创造新的增量来满足每个人的利益需求,所以相对比较容易。而此次收入分配改革将是对现有存量进行调整,是门如何“切蛋糕”的学问,牵涉到各方利益的博弈。

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汪玉凯明确表示,只有先对既得利益集团进行改革,破除利益集团的权益,才能出台收入分配方案。据了解,收入分配方案曾多次提交国务院并多次被退回,其中的关键因素就是相关利益方意见分歧。

企业阻挠收入分配改革中国社科院发布的《社会蓝皮书》提出了一个仍值得警惕的信号:中国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仍未得到扭转。当前中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进展仍然缓慢。国家有关部门酝酿三年有余的《工资条例》的出台,因意见难以一致再次陷入僵局。提高最低工资制度、建立工资正常增长机制以及农民工同工同酬等要求,也因提升企业成本,而遭遇到私企和国企的阻挠。如何改革现行的工资制度,成为两难选择和利益博弈。

地方持观望态度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常务副院长姚先国认为,改变分配制度必须从经济运行机制入手,先转变发展战略,继而进行制度改革。

“目前不少地方的十二五规划还是以投资为主,追求大产业大平台,如果政策没有往收入分配方面倾斜,总是对资本让利,将导致资本收益与劳动者收益的差距进一步拉大。”姚先国说,是经济运行的不合理造成了资源配置的问题,调节收入分配必须要转变生产发展方式方面实实在在地迈出步伐。

而对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权重取舍问题,不少专家均认为,应从再分配阶段入手,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建立起普遍的社会保障体系。此外,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包括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社会救助等层面。

收入分配改革,中央政府要承担起主要角色这是由央地政府的职能分工决定的。从责任归属以及财政收入的支配权力来说,中央财政都无疑要担负起收入分配改革的主角。

在政府职能分工上,中央政府负责宏观经济和社会分配调节作用,地方政府则负责为本地提供公共服务。

此外,由于以往央地的财事权分配关系存在不合理性,导致地方政府债务累累。而在另一方面地方投资冲动下,地方债务的猛增也表明,地方政府即使要推动改革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目前的分配问题非常紧迫,现在还处在调研和讨论的阶段,讨论无非是协调各个利益集团进行分配的过程。”李炜光直言,不少利益集团,尤其是政府和国有企业,不要应再盘算如何在改革中维护自己的既得利益。

一位地方官员亦警告,由于收入差距的不断拉大,执政者和普通民众的隔阂正逐渐形成,“收入分配改革不能再拖了,必须要马上做、而且要大力度地做。”

这位官员认为,现在中央出台宏观调控政策后,地方政府和企业往往首先持观望态度,而不再马上响应。因此收入分配这一块如果中央后续改革力度仍然不大,地方政府和企业往往就会弱化改革的效应。

专家把脉: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著名经济学家、中国经济论坛学术委员会主席厉以宁表示,调整经济结构是当前中国的生死存亡之道,在城乡二元结构存在的背景下,提高农民收入是当前最大的改革。

厉以宁认为,对当前的中国来说,调整经济结构是生死存亡之道。目前中国企业存在产能过剩、部门缺乏投资等问题,这也需要通过调整经济机构来解决。现在遇到经济低碳化时代,最大的结构要调的是城乡二元结构。在这个情况下,我们购买力之上不去,城乡收入有差别,所以怎样提高农民收入是当前最大的改革。

另外,厉以宁还表示,扩大内需最重要就是提高工资的收入,随着劳动素质的提高,用工成本当然就要上升,而且还必须解决老百姓的后顾之忧。中国城乡二元结构情况下,一次分配不足,就扩大了城乡的差别,同样是一个医疗费用问题,城市公费医疗多,农村合作医疗,城乡差别就扩大了。所以不但要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还要让农民感到在社会保障上有一样的待遇,这样,整个内需就扩大了。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全国分站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