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65768101
财税眼 新闻 法规 筹划
专家之窗 预约 问答 咨询
新华学苑 课程 职场 考试
财税商务 财税超市 威客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华学苑 » 财税考试 » 正文
资讯

2013年会计基础第十二章 存货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1-16  来源:新华财税网  浏览次数:847
核心提示:2013年会计基础第十二章 存货
第十二章 存货
本章内容非常重要,分值在10分左右,题型包括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及综合题。
本章教材结构:
第一节存货概述
第二节存货的计价方法
第三节原材料的核算
第四节存货清查的核算
本章内容讲解:
 
第一节 存货概述
一、存货的概念与种类
1、存货的概念:
存货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库存商品或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
品、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和物料。存货属于企业的流动资产。
2、存货的种类:
(1)原材料: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经加工改变其形态或性质并构成产品主要实体的各种原料及主要材料、辅助材料、外购半成品、修理用备件、包装材料、燃料。
(2)在产品:企业正在制造尚未完工的生产物。
(3)半成品:经过一定生产过程并已检验合格交付半成品仓库保管,但尚未制造完工称为库存商品,仍需进一步加工的中间产品。
(4)库存商品:企业已经完成全部生产过程并验收入库,可以按照合同规定的条件送交订货单位,或者可以作为商品对外销售的产品。
【注1】企业接受外来原材料加工制造的代制品和为外单位加工修理的代修品,制造和修理完成验收入库后,应视同企业的库存商品
(5)商品:可供销售的物品。
(6)周转材料:企业能够多次使用,逐渐转移其价值但仍保持原有形态不确认为固定资产的材料。包括包装物和低值易耗品。
低值易耗品是指不能作为固定资产的各种用具物品,如工具、管理用具、玻璃器皿、劳动保护用品,以及在经营过程中周转使用的容器等。
包装物是为了包装本企业商品而储备的各种包装容器。
【注2】会计上不作为包装物存货进行核算的有:
①各种包装用的材料,如纸、绳、铁丝、铁皮等,这些应作为原材料核算;
②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用于储存和保管产品或商品、材料、半成品、零部件等不随产品或商品出售、出租或出借的包装物,如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周转使用的包装容器。这些按照价值大小和使用年限长短,分别归入固定资产或低值易耗品进行核算。
【注3】
①为建造固定资产等各项工程而储备的各种材料,即工程物资不能作为存货进行核算。
②企业的特种储备以及按国家指令专项储备的资产也不符合存货的概念,不属于企业的存货。
二、存货的确认条件与范围
(1)与该存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2)该存货的成本能够可靠的计量。
【例题1】下列各项,属于企业存货的有( )。
A.原材料
B.工程物资
C.半成品
D.周转材料
答案:ACD
 
第二节 存货的计价方法
一、存货的初始计量
存货应当按照成本进行初始计量。存货成本包括采购成本、加工成本和其他成本。
1、存货的采购成本
(1)购买价款。增值税专用发票所注明的货款金额。
(2)相关税费。进口关税和其他税金,不包括准予抵扣的增值税。
(3)直接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如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等。
2存货的加工成本,是指在存货的加工过程中发生的追加费用,包括直接人工以及按照一定方法分配的制造费用。
3、存货的其他成本,是指除采购成本、加工成本以外的,使存货达到目前场所和状态所发生的其他支出。
【注】下列费用不应计入存货成本,而应在其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
1.非正常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
2.仓储费用,指企业在存货采购入库后发生的储存费用,应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
【注】在生产过程中为达到下一个生产阶段所必需的仓储费用应计入存货成本。如某种酒类产品生产企业为使生产的酒达到规定的产品质量标准,而必须发生的仓储费用,应计入酒的成本,而不应计入当期损益。
3.不能归属于使存货达到目前场所和状态的其他支出,应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不得计入存货成本(如采购人员差旅费计入“管理费用”)
【例题2】甲工业企业为增值税一般规模纳税人。本期外购原材料一批,购买价格为10000元,增值税为1700元,入库前发生的挑选整理费用为500元。该批原材料的入账价值为()元。
A.10000
B.11700
C.10500
D.12200
答案:C
解析:工业企业一般纳税人购入的存货,按买价加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包装费、仓储费等费用、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用和按规定应计入成本的税金以及其他费用,作为实际成本。
【例题3:多选】下列不能计入存货采购成本的是()。
A、装卸费
B、仓储费
C、运输费
D、非正常消耗的直接材料费
答案:BD
解析:仓储费用、非正常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不能计入存货采购成本,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
【例题4-多选】外购存货的成本包括( )。
A.加工费用
B.买价
C.采购费用
D.支付的一般纳税人增值税
答案:BC
【例题5-单选】下列不能计入存货采购成本的是( )。
A.装卸费
B.保险费
C.入库前的整理挑选费
D.采购机构的经费
答案:D
【例题6-多选】工业企业外购存货的实际成本包括( )。
A.采购人员差旅费
B.专设采购机构的经费
C.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
D.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
答案:CD
二、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
《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规定,企业应当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包括移动平均法和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或个别计价法确定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
【注1】对于性质和用途相似的存货,应当采用相同的成本计算方法确定发出存货的成本。
【注2】对于不能替代使用的存货、为特定项目专门购入或制造的存货以及提供劳务的成本,通常采用个别计价法确定存货的成本。
(一).先进先出法
1、含义:先进先出法是假定先收到的存货先发出,以此计算发出存货成本和期末结存存货成本的方法。
2、计算:
[例题7:教材例题12-1]假设某企业2010年7月份甲材料的入库、发出和结存资料如表12-1所示:
材料明细账
表12-1
材料类别:黑色金属最高储备量:15000计量单位:公斤
材料编号:10521最低储备量:3000存放地点:第2号库
名称及规格:甲材料

2010
摘要
收入
发出数量
结存数量
数量(公斤)
单价(元)
7
1
期初存货
4000
2
 
4000
7
5
购入
6000
2.1
 
10000
7
10
领用
 
 
8000
2000
7
18
购入
4000
2.15
 
6000
7
23
领用
 
 
4000
2000
7
28
购入
2000
2.2
 
4000

材料发出的计价若采用先进先出法,计算的有关成本结果如下表12-2
材料明细账
表12-2
材料类别:黑色金属最高储备量:15000计量单位:公斤
材料编号:10521最低储备量:3000存放地点:第2号库
名称及规格:甲材料

2008
摘要
收入
发出
结存
数量
单价
金额
数量
单价
金额
数量
单价
金额
7
1
期初结存
 
 
 
 
 
 
4000
2
8000
7
5
购入
6000
2.1
12600
 
 
 
4000
6000
2
2.1
8000
12600
7
10
领用
 
 
 
4000
4000
2
2.1
8000
8400
2000
2.1
4200
7
18
购入
4000
2.15
8600
 
 
 
2000
4000
2.1
2.15
4200
8600
7
23
领用
 
 
 
2000
2000
2.1
2.15
4200
4300
2000
2.15
4300
7
28
购入
2000
2.2
4400
 
 
 
2000
2000
2.15
2.2
4300
4400
7
31
本期发生额及期末余额
12000
 
25600
12000
 
24900
2000
2000
2.15
2.2
4300
4400

3、优点:可以随时结出存货发出成本和结存存货成本,而且期末存货成本接近市价。
4、缺点:(1)如果存货收发业务较多、且存货单价不稳定时,计算工作量较大。
(2)在物价持续上涨的情况下,发出存货成本偏低,利润偏高。
【例题8】发出存货按照先进先出法计价,其特点是()
A发出存货的成本比价接近于重置成本
B物价上涨时,避免虚增利润
C发出存货的成本与重置成本差额较大
D期末结存数额比较接近实际
答案:CD
【例题9】某企业采用先进先出法计算发出材料的成本。2010年3月1日结存A材料200吨,每吨实际成本为200元;3月4日和3月17日分别购进A材料300吨和400吨,每吨实际成本分别为180元和220元;3月10日和3月27分别发出A材料400吨和350吨。A材料月末账面余额为()元。
A.30000
B.30333
C.32040
D.33000
答案:D
解析:先购入的存货应先发出,所以期末剩下的存货应是最后购入的,本题期初及本期购入的存货共计900吨,发出750吨,所以剩下来的150吨应该是3月17日购进,所以月末账面余额=150×220=33000元
(二)、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
1、含义:加权平均法也称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或月末加权平均法,是指以月初结存存货和本月收入存货的数量为权数,于月末一次计算存货平均单价,据以计算当月发出存货成本和月末结存存货成本的一种方法。
2计算:
(1)平时收入时按照数量、单价、金额登记,每次不确定其结存单价,而是月末一次计算本期的加权平均单价。
(2)本期耗用或出售的存货,平时只登记数量,不登记单价和金额,到月末时,再按此加权平均单价确定其金额。
计算公式如下:
加权平均单价
=
月末结存存货实际成本=月末结存存货数量×加权平均单价
本月发出存货实际成本=本月发出存货数量×加权平均单价
或者:
月末结存存货实际成本
=月初结存存货实际成本+本月收入存货实际成本-本月发出存货实际成本
【例题10】采用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月末一次加权平均单价计算公式中的分子是()
A月初结存该种存货的实际成本+本月购入该种存货的实际成本
B月初结存该种存货的计划成本+本月购入该种存货的计划成本
C原结存存货的实际成本+本批购入存货的实际成本
D原结存存货的计划成本+本批购入存货的计划成本
答案:A
解析:加权平均单价=(月初结存存货实际成本+本月收入存货实际成本)/月初结存存货数量+本月收入存货数量
【例题11】某企业采用月末一次加权平均计算发出原材料的成本。2010年2月1日,甲材料结存200公斤,每公斤实际成本为100元;2月10日购入甲材料300公斤,每公斤实际成本为110元;2月25日发出甲材料400公斤。2月末,甲材料的库存余额为( )元。
A.10000
B.10500
C.10600
D.11000
答案:C
解析:先计算全月一次加权平均单价=[200×100+300×110]/[200+300]=106,再计算月末库存材料的数量200+300-400=100公斤,甲材料的库存余额=100×106=10600(元)。

 

【例题12:教材例12-2】以表12-1资料,运用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计算发出材料成本。结果如表12-3。
甲材料的平均单价=(8000+25600)/(4000+12000)=2.1
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12000*2.1=25200元
期末结存材料实际成本=4000*2.1=8400
材料明细账
表12-3
材料类别:黑色金属最高储备量:15000计量单位:公斤
材料编号:10521最低储备量:3000存放地点:第2号库
名称及规格:甲材料

2010
摘要
收入
发出
结存
数量
单价
金额
数量
单价
金额
数量
单价
金额
7
1
期初结存
 
 
 
 
 
 
4000
2
8000
7
5
购入
6000
2.1
12600
 
 
 
10000
 
 
7
10
领用
 
 
 
8000
 
 
2000
 
 
7
18
购入
4000
2.15
8600
 
 
 
6000
 
 
7
23
领用
 
 
 
4000
 
 
2000
 
 
7
28
购入
2000
2.2
4400
 
 
 
4000
 
 
7
31
本期发生额及期末余额
12000
 
25600
12000
2.1
25200
4000
2.1
8400

3、优缺点:
加权平均法优点:计算手续简便,有利于简化成本计算工作。
缺点:平时在存货明细账上无法反映发出和结存存货的实际成本,因此不利于存货成本的日常管理和控制。
(三)移动平均法
1、含义:移动平均法也称移动加权平均法,是指在每次进货以后,立即根据库存存货数量和总成本,计算出新的平均单位成本,作为下次进货前发出存货的实际单位成本的一种方法。
移动平均法与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的计算原理基本相同,只是要求在每次(批)收入存货时重新计算加权平均单价。
2、计算:
移动加权平均单价
=(本批进货前库存存货成本+本批进货成本)/(本批进货前库存存货数量+本批进货数量)
发出存货成本=发出存货数量×移动加权平均单价
【例题13:教材例12-3】仍以表12-1资料,运用移动平均法计算发出材料成本,结果如12-4表。
材料明细账
表12-4
材料类别:黑色金属最高储备量:15000计量单位:公斤
材料编号:10521最低储备量:3000存放地点:第2号库
名称及规格:甲材料

2010
摘要
收入
发出
结存
数量
单价
金额
数量
单价
金额
数量
单价
金额
7
1
期初结存
 
 
 
 
 
 
4000
2
8000
7
5
购入
6000
2.1
12600
 
 
 
10000
2.06
20600
7
10
领用
 
 
 
8000
2.06
16480
2000
2.06
4120
7
18
购入
4000
2.15
8600
 
 
 
6000
2.12
12720
7
23
领用
 
 
 
4000
2.12
8480
2000
2.12
4240
7
28
购入
2000
2.2
4400
 
 
 
4000
2.16
8640
7
31
本期发生额及期末余额
12000
 
25600
12000
 
24960
4000
2.16
8640

注:7月5日结存存货的平均单价=(8000+12600)/(4000+6000)=2.06
7月18日结存存货的平均单价=(4120+8600)/(2000+4000)=2.12
7月28日结存存货的平均单价=(4240+4400)/(2000+2000)=2.16
3、优缺点
移动平均法优点:可以随时计算存货的平均单位成本,计算的发出和结存存货的成本较客观。
移动平均法缺点:工作量较大。存货收发频繁的企业不宜采用此法。
(四)、个别计价法
个别计价法又称为个别认定法、具体辨认法、分批实际法。
1.定义:采用这种方法是假设存货具体项目的实物流转与成本流转相一致,是把每一种存货的实际成本作为计算发出存货成本和期末存货成本的基础。
2.适用:容易识别、存货品种数量少、单位成本较高、同类产品却存在较大差异的存货计价,如房产、船舶、重型设备、珠宝等。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全国分站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