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65768101
财税眼 新闻 法规 筹划
专家之窗 预约 问答 咨询
新华学苑 课程 职场 考试
财税商务 财税超市 威客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问答之星 » 问答之星 » 正文
问答之星

你这里有:《会计名词解释汇总》么?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12-10  浏览次数:246272
核心提示: 会计名词解释汇总
             会计名词解释汇总

     1.会计的反映功用:是指会计经过承认、计量、记载、陈述,从数量上反映公司和行政事业单位现已发作或完结的经济活动,(江门会计培训)为运营办理供给经济信息的功用。
  2.会计的监督功用:是指会计具有必定的意图和需求,运用会计反映所供给的经济信息,对公司和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操控,使之到达预期方针的功用。
  3.会计:是以钱银为首要计量单位,并运用专门的办法和程序,对公司和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完好的、接连的、体系的反映和监督,旨在供给经济信息和进步经济效益的一项办理活动是经济办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4.会计核算的根本条件(或会计假定):是指为了确保会计工作的正常进行和会计信息的质量,对会计核算的规模、内容、根本程序和办法所作的限制,并在此基础上树立会计准则。
  5. 继续运营:是指会计核算应以继续、正常的出产运营活动为条件,而不思考公司是不是将破产清算。
  6.钱银计量:是指公司的出产运营活动及运营效果,或其他单位的经济活动都经过钱银计量予以归纳反映,其他计量单位虽也要运用,但不占首要位置。
  7.有用性准则:又称有关性准则,是指会计核算所供给的经济信息应当有助于信息运用者作出经济决议计划,会计供给的信息要同决议计划有相关。
  8.一贯性准则:是指各个公司和行政事业单位处置会计事务的办法和程序在不一样会计时刻要坚持前后一致,不能随意改变,以便于对前后时期会计材料进行纵向对比。
  9.配比准则:是指对一个会计时刻的收入和与其有关的本钱、费用应配合起来进行对比,在同一会计时刻挂号入账,(新会会计培训)以便核算本期损益。
  10.权责发作制准则:是指公司应按收入的权力和开销的责任是不是归于本期来承认收入、费用的入账时刻,而不是按金钱的出入是不是在本期发作。
  11. 财物:是公司具有或操控的,能以钱银计量并能为公司供给将来经济利益的经济资源。
  12. 负债:是公司所承当的能以钱银计量,需以财物或劳务归还的债款。
  13. 所有者权益:是公司出资人对公司净财物的所有权。
  14.收入:指公司因为出售商品、供给劳务及供给别人运用本公司的财物而发作的或行将发作的现金(或其等价物)的流入,或债款的清偿。
  15.费用:指经过配比办法承认的为获得收入而发作的各种消耗。这个界说是指狭义的费用,仅限于同供给商品和劳务有关的财物消耗,即经营费用。广义的费用,还包含出资丢失、经营外开销和所得税费用。
   16. 会计科目:是对会计目标具体内容即会计要素进一步分类的项目。
  17. 账户:是对会计要素进行分类核算的东西,它应以会计科目作为它的称号,并具有必定的格局。
  18.复式记账:指对发作的每一项经济事务,都以持平的金额,在彼此相关的两个或两个以上账户中进行记载的记账办法。
  19. 简略会计分录:指一个账户借方只同另一个账户贷方发作对应联系的会计分录,即一借一贷的会计分录。
  20.复合会计分录:指一个账户借方同几个账户贷方发作对应联系,或相反,一个账户贷方同几个账户借方发作对应联系的会计分录,即一借多贷或多借一贷的会计分录。

                        基础会计名词解释大全
    1. 会计的反映职能:是指会计通过确认、计量、记录、报告,从数量上反映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已经发生或完成的经济活动,为经营管理提供经济信息的功能。  
  2. 会计的监督职能:是指会计具有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利用会计反映所提供的经济信息,对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控制,使之达到预期目标的功能。  
  3. 会计:(理解)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并利用专门的方法和程序,对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完整的、连续的、系统的反映和监督,旨在提供经济信息和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管理活动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4.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或会计假设):是指为了保证会计工作的正常进行和会计信息的质量,对会计核算的范围、内容、基本程序和方法所作的限定,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会计原则。  
  5. 持续经营:是指会计核算应以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而不考虑企业是否将破产清算。  
  6. 货币计量:是指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及经营成果,或其他单位的经济活动都通过货币计量予以综合反映,其他计量单位虽也要使用,但不占主要地位。  
  7. 有用性原则:又称相关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所提供的经济信息应当有助于信息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会计提供的信息要同决策相关联。  
  8. 一贯性原则:是指各个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处理会计业务的方法和程序在不同会计期间要保持前后一致,不能随意变更,以便于对前后时期会计资料进行纵向比较。  
  9. 配比原则:是指对一个会计期间的收入和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应配合起来进行比较,在同一会计期间登记入账,以便计算本期损益。 
  10. 权责发生制原则:是指企业应按收入的权利和支出的义务是否属于本期来确认收入、费用的入账时间,而不是按款项的收支是否在本期发生。  
  11. 资产;是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并能为企业提供未来经济利益的经济资源。  
  12. 负债:是企业所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需以资产或劳务偿还的债务。  
  13. 所有者权益:(一般了解)是企业投资人对企业净资产的所有权。  
  14. 收入:指企业由于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提供他人使用本企业的资产而发生的或即将发生的现金(或其等价物)的流入,或债务的清偿。  
  15. 费用:指通过配比方式确认的为取得收入而发生的各种耗费。这个定义是指狭义的费用,仅限于同提供商品和劳务有关的资产耗费,即营业费用。广义的费用,还包括投资损失、营业外支出和所得税费用。  
  16. 会计科目:是对会计对象具体内容即会计要素进一步分类的项目。  
  17. 账户:是对会计要素进行分类核算的工具,它应以会计科目作为它的名称,并具有一定的格式。  
  18. 复式记账:指对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都以相等的金额,在相互关联的两个或两个以上账户中进行记录的记账方法。  
  19. 简单会计分录:指一个账户借方只同另一个账户贷方发生对应关系的会计分录,即一借一贷的会计分录。  
  20. 复合会计分录:指一个账户借方同几个账户贷方发生对应关系,或相反,一个账户贷方同几个账户借方发生对应关系的会计分录,即一借多贷或多借一贷的会计分录。  
  21. 实收资本:是指企业实际收到的投资者投入的资本,它是企业所有者权益中的主要部分。  
  22. 固定资产:一般是指使用期限较长,单位价值较高,能在若干个生产周期中发挥作用,并保持其原有实物形态的劳动资料,包括房屋及建筑物、机器设备、运输设备、工具器具等。 
    23. “应付账款”账户:是用来反映和监督企业因采购材料而与供应单位发生的结算债务的增减变动情况的账户。  
  24. “应收账款”账户:是用来反映和监督企业因销售产品应向购买单位收取货款的结算情况的账户。  
  25. 生产费用: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发生的、用货币额表现的生产耗用,叫做生产费用。  

  26. “生产成本”账户:是用来归集和分配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各项费用,正确计算产品生产成本的账户。  
  27. “制造费用”账户:是用来归集和分配企业生产车间为生产产品而发生各项间接生产费用。  
  28. 待摊费用:是指企业已经支出但应由本期和以后各期分别负担的、分摊期在一年以内的各项费用。  
  29. 预提费用:是指预先分期计入各期成本、费用,但在以后才实际支付的费用。  
  30. 管理费用:是指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各项费用。

 
[ 问答之星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全国分站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