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2月26日电 (证券频道 陈鸿燕)综合报道,去年最后一个月沪指狂飙"逆转",全年收阳涨3.17%,但"低迷"一词几乎贯穿全年。有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逾七成股民没赚钱,逾五成基民亏钱。中新网证券频道对2012年阳光私募、公募基金、券商三类机构的理财产品"大忽悠"进行盘点,以飨读者。
阳光私募篇
"忽悠"关键词:股神永远都只是一个传说
昔日冠军私募新价值旗下三只产品2012年排名垫底
提起阳光私募,最大的亮点在于"基金一哥"王亚伟的加盟。在辞别华夏基金后,王亚伟在深圳前海成立了一家私募基金公司千合资本,并发行了首只私募产品"外贸信托昀沣证券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这只产品轻松募集了20亿元,打破了李旭利公转私后创下的单只私募首发规模11亿份的最高纪录。
2013年1月21日,该私募产品募集满月,收益率可能在3%-4%之间,而同期大盘涨幅为7.37%。
这几年私募出现一个怪圈,前一年的冠军往往会在第二年遭遇流年不利,市场没有常胜冠军,圈子里大家说,股神永远都只是一个传说。
据羊城晚报1月10日报道,2012年私募收益排名最终确定,银帆投资管理的银帆3期以54.44%的年度收益摘得桂冠,云腾投资旗下云腾1期以50.72%获得第二名,而2011年私募冠军呈瑞投资旗下的呈瑞1期获得第三名,收益率为44.13%。与此同时,收益垫底的私募去年亏损比例则高达近40%。
然而从来都是几家欢喜几家愁,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2009年一战成名的冠军私募新价值旗下三只产品包揽了排名后三席,亏损最大的新价值成长一期收益率为-39.51%,曾经的冠军产品新价值2期也亏损36%。
公募基金篇
"忽悠"关键词:管理费保了基金公司坑了基民
博时基金明亏暗赚近亿
据扬子晚报去年12月24日报道,据悉,博时基金管理公司近三年来发行的股票型基金几乎全部陷入亏损,最高亏损比例达32%,但是博时基金仍旧收取了近亿元的管理费。
公开信息披露公告显示,2009年以来博时基金共发行约12只股票型基金,截至2012年12月21日,这12只基金份额累计净值平均亏损约17%,其中亏损比例超过30%的基金多达4只。2009年到2012年5月前发行的10只股票型基金的定期信息披露公告显示,这10只基金累计亏损约17亿元。与此同时,博时基金管理公司在这10只基金上收取的管理费累计超过8000万元,亏损最严重的博时上证超大盘ETF2009年以来共收取管理费约2000万元,居10只基金管理费总额之首。
中国经济网去年12月26日报道,博时基金发行的股票型基金亏损首先与A股市场低迷的大背景密不可分。2012年前8月,沪深两市有82家上市公司完成增发计划,其中就有49家公司股价跌破增发价格,破发率近六成,博时基金等机构因此浮亏过亿。同时,博时基金2012年一连串的人事变动也令其元气大伤。从2010年开始,总经理、副总以及基金经理等关键职位的人士陆续离开,今年8月份,博时基金的首席策略分析师、去年股基冠军夏春也离开。
报道称,业绩亏损是显而易见的,原因内外兼备,但令人深思的是,从2008年至2010年的净利润收入来看,博时基金已从10.95亿元直降至6.34亿元,虽然净利呈逐年递减趋势但也是盈利的。关键就在基金公司的管理费上,博时基金在股基几乎全线亏损的情况下仍收取了近亿元的管理费。
券商理财篇"忽悠"关键词:业绩越好越赎回
浙商证券"汇金新经济"最短命 推出4月遭清盘
据长春晚报去年7月27日报道,原计划存续7年的混合型券商集合理财计划,仅过了4个月就走到尽头。
据悉,去年3月12日刚刚成立的浙商证券"汇金新经济",因资产净值连续20个工作日低于1亿元,已于去年7月16日终止运行。这是证券资产管理行业第一起因客户巨额赎回导致产品快速清盘的案例。
2012年4月10日刚刚成立的东吴证券"财富3号",首个开放日遭遇巨额赎回,极有可能成为史上最"短命"的券商集合理财产品。令人略感意外的是,浙商汇金新经济抢先一步夺走了这顶"桂冠"。
汇金新经济成立于2012年3月12日,首发规模2.7亿元。3个月的封闭建仓期刚过,汇金新经济立即遭遇巨额赎回。截至2012年7月16日,汇金新经济的剩余资产净值为7618.9万元,低于亿元清盘红线,管理人浙商证券不得不接受产品清盘的命运。
对此,业内人士表示,客观来讲,近期两只券商集合理财产品如此快速地陷入清盘危机都有些冤枉,毕竟他们都为投资人带来了绝对回报。
分析还认为,目前整个证券资产管理行业陷入到了"业绩越好越赎回"的怪圈之中,为了尽量留住客户、减少赎回,资产管理机构不得不动用"做低净值"、"赎旧买新"、"倒卖客户"、"帮忙资金"等手法。(中新网证券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