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65768101
财税眼 新闻 法规 筹划
专家之窗 预约 问答 咨询
新华学苑 课程 职场 考试
财税商务 财税超市 威客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闻 » 财税焦点 » 正文
资讯

税企和谐走基层:透过现实听听心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07-09  浏览次数:1660373
核心提示:对于目前正在实施的法规、制度、办法,上级机关应定期进行调研,如有背离实际、纳税人意见较多、基层反响较大的,自身有权修订的,及时予以完善,无法更改的及时向上反馈。


         ——湖北省
十堰市茅箭区国家税务局  陈绪国

     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基层工作最难做。这是因为一方面基层直接面对现实,天天面对问题,另一方面受到多种制约,自身困难难以解决,同时由于人微言轻,反映的问题难以落实等等。作为国税基层部门也不例外。笔者身处基层三十余年,不仅见证了基层许多年来的发展变化,而且也聆听了基层盼望解决困难的心声。

    一、心声种种

   (一)组织收入担子重

    自1984年财税分设以来,税收收入计划(指令性)几乎是年年增长(地方政府年年追加)。近年来,虽然没有下达综合性收入计划,上级局改为下达地方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目标,而且明确了增收目标,即重点税源增长13%,中小税源增长20%。还美其名曰“实行无计划管理”,实质上是换汤不换药。上级为保目标,对下实行收入进度与经费挂钩。为了完成收入目标,基层则实行收入进度与税收管理人员的工资挂钩。税收收入逆势增长,需要基层税务干部勇挑重担,全力而为,压力可想而知。

    (二)一线工作任务重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这是基层工作状态的真实写照。除了日趋繁重的收入任务外,基层国税部门各项工作任务实在太多。

    1、各种会议多。为提高工作效率,节约差旅费用,2014年区县局全部装备了视频会议系统,从此,基层会议逐渐增多,如年度工作会议,从总局到区局要参加4次,其中3次是视频形式,党风廉政建设也是如此,还有许多单项工作会议需要参加。过多的重复的会议,无论是时间,人力,还是经费,都造成了极大的浪费。

    2、工作任务多。从组织收入上看,有首季“开门红”、半年“双过半”、三季过八十、全年“满堂红”(另外还有工会经费代征);从业务工作看,税政口有货劳税、所得税、出口退税、国际税收、车购税,征管口有纳税评估、风险应对、数据核查;纳税服务有便民春风行动、首问责任、双量考核;办公室、人事教育、监察法规基本上每天都有事项通知。今年3月初到5月底,税源管理部门除了组织收入和行政工作外,仅业务部门安排的工作事项就有16项,这些工作的内容包括查数据、进户巡查、填写表格、事项报告、工作小结,而且都必须给纳税人打电话联系,同志们笑称国税局变成了话务局。

    3、软件系统多。毫无疑问,税收信息化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但软件系统过多不仅增加了工作量,也增添了工作难度。据粗略统计,区局层面要操作的软件系统多达48个,其中行政类12个,业务管理类36个;税收管理员需要操作的4个,大厅工作人员需要操作的10个。前台人员经常要办理各种业务,需要频繁地更换不同的操作系统,稍有疏忽就会出现错误。而且有些系统之间存在冲突,如ctais系统中导出工具需要安装jaw1.6插件,安装插件后,防伪税控系统中的日期就不能修改,显示“null”,目前仍无法解决。

    4、考核部门多。目前,考核全面工作的主要工具是绩效管理系统,此外,还有货劳税的百分考核,税收执法系统,征管数据质量系统,金税工程协查系统,运维系统(运维次数限制),信息部门杀毒(病毒爆发率、查杀率),纳税服务坐班等。

    (三)“规定”无章顾虑重

    1、“新政”落实不彻底。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取消审批后,后续事项未作改变,“进控”仍然需要调查,增值税专用发票最高开票限额继续实行审批,既然“皮之不存”,哪来“毛附”的道理?

    2、考核指标匪夷所思。如“病毒爆发率”、“查杀率”,基层一线人员的电脑不像上级机关那样纯洁,它经常要与纳税人的U盘等发生密切接触,传染病毒在所难免,却要设定一个病毒爆发率、查杀率考核指标,超过标准就要扣分、通报,这岂不是说,人既不能生病,也不能就医?

    3、“运维” 限制次数。只要工作就难免失误,发生了错误前台也不能更正,只有上报维护,不知出于何种考虑,上级给下级规定了改正错误的次数限定,超过了限额上报改正了要扣分,不上报改正也要扣分,毫无道理可言。

    4、代开普票限额。规定一人一次不超过2万元。一方面起征点已调至3万元,而代开发票却不做更改,另一方面,专用发票既已放开(有税务登记证即可),而普通发票却要限定,难道非要人人都办一个税务登记证(临时)?如此一来,纳税人和基层的负担情何以堪?

    5、《规范》不够“规范”。为规范国税工作流程,国家税务总局相继出台了《纳税服务规范》2.0、《征管规范》1.0、《出口退税规范》1.0等三个操作规范。其特点是岗位规范,业务流程不一定规范,如办理一笔出口退税业务,前台受理使用岗《纳税服务规范》,实际操作岗使用《征管规范》,后台管理岗则使用《出口退税规范》。

    (四)经费不足压力重

    国税部门的主要经费来源是中央财政拨款,经费支出包括人头经费、“三公经费”。目前,基层的普遍感受是经费严重不足,缺口达四分之一。主要原因是基层老干部多,加之少数支出中财不认账。碗里的饭不够吃,就要想办法找饭吃,这就必然要分散主要领导的时间和精力,不仅给基层出了难题,而且额外增加了基层的负担。

    二、心声透析

    (一)决策不够唯实

    1、收入目标一刀切。作为税务部门,组织收入是天职。改革开放以来,不仅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黄金期,也是税收收入的黄金期,税收收入伴随着经济发展高速增长了三十多年。近年来,由于经济转型,结构调整,国民经济增速从大两位到小两位再到个位数,增速在下降,质量在优化,反观税收收入却基本保持连年增长的局面,上级在分配收入计划时一般参考上年基数再按一定比率实行一刀切。基层在面临巨大压力的情况下,难免会出现预征、人为控制留抵等寅吃卯粮违背组织收入原则的现象。这种“过头税”的危害,一是违背了纳税人的意愿,占用了纳税人的资金,影响了纳税人的发展;二是违反税法规定,违背了基层税务部门的工作原则,损害了执法者形象;三是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影响了经济社会长远发展,造成税收与经济的恶性循环。

    2、中财拨款无变化。1994年税务机构分设后,国税部门经费由中央财政拨付。由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一,上报的基数也不一,因此经费拨付差距较大。随着情况的发展变化,加之老干部不断增多,基层普遍反映中财拨款与实际需求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为了解决吃饭这个大问题,基层税务部门只有坚持不懈地寻求地方财政的支持。然而,天下自然没有免费的晚餐,解决经费不足的唯一办法就是领导“烧香”,一线“磕头”。收税的连自己都饿肚子未免让人寒心。

   3、软件过多不兼容。信息化为税收工作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但软件(系统)显然存在过多过滥的现象。目前,纳税人在办税过程中,使用的软件主要有CTAIS、防伪税控系统、货物运输业增值税专用发票系统、税务机关代开专用发票系统、税库银系统等等,几乎一件事情一个系统且独立运行,互不兼容。一方面纳税人要多个应对,不够简便易行,另一方面,这些软件(系统)的运营商各自为战,多头收费且标准不一,服务质量高低有别,增添了纳税人负担。在税务系统内部,软件系统更多更杂,行政类如公文处理系统、执法系统、数据质量监控系统;服务类如12366远程系统、免填单等。五花八门的软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办税成本,降低了办事效率,影响了纳税服务质量。

    (二)“规定”不尽合理

    多年来,上级出台了众多的业务工作制度办法,无容置疑,这些规章制度极大地强化和规范了业务管理,但也确实存在百密一疏的现象。在制度办法的制定上,没有充分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基层和纳税人的意见,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总是把问题想的很多,把管理内容规定的很宽泛,把涉及纳税人需要提供的资料搞得非常丰富,把工作考核的内容设计的全面周到。

    (三)工作缺乏统筹

    今年35月,基层税源管理部门接收税政口下达的共性任务就有8项(其中货劳税4项,所得税4项),征管口下达7项,纳税服务1项,其他部门3项。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布置如此密集的工作任务,税源管理人员一是应接不暇,今天一个,明天一个,难免产生厌倦情绪;二是顾此失彼,工作头绪过多,思维就不够清晰,难免出现打乱仗的现象;三是应对不力,为了完成任务,管理人员就只有避重就轻,纳入绩效管理的认真对待,否则就消极应付,工作质效自然不高。

    三、真心呼唤

    (一)收入围着质量转

    1、收入目标要与经济增速保持同步。经济是税收的基础没有税源,税收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希望上级在下达年度收入目标时,以各地上年实际收入为基数,主要参考经济增速指标,这样才比较合理。

    2、征管贡献要占税收收入一定比例。考核收入工作,除了收入规模外,还应包括征管贡献率。巡查比对,金税协查,各项核查、清算,风险评估,税收稽查等工作结果都应纳入征管贡献范围之内。同时,由于各地情况不同,可设定一个征管贡献率下限指标。

    3、分析监控要涵盖收入工作全过程。税收收入工作涉及内容多,范围广,考核内容应涵盖收入工作全过程。从税源管理部门的税源分析开始,到纳税申报、税款征收、缴库监控,最后到全局性的税收分析、信息反馈、纳税评估和税务稽查,进行全方位、各环节、多层次的全面监督、控制与管理,达到提高税收收入质量的目的。

    (二)机关围着基层转

    1、转变作风。希望上级机关在制定制度办法时,挤出一定时间充分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广泛认真地听取基层和纳税人的意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内容以实用为主,程序去繁就简,结果突出重点。

    2、换位思考。上级机关无论是制定制度办法,还是下达工作任务,都应该站在下级特别是基层的位置上,多替对方考虑,看是否贴近实际,是否通俗易懂,是否容易操作,是否吹糠见米,是否收到基层欢迎,是否得到基层满意。

    3、修订完善。对于目前正在实施的法规、制度、办法,上级机关应定期进行调研,如有背离实际、纳税人意见较多、基层反响较大的,自身有权修订的,及时予以完善,无法更改的及时向上反馈。

    (三)经费围着中财转

基层经费存在缺口是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不仅挫伤了基层的积极性,而且也分散了一定的工作精力。目前,工资、津补贴已经统一规范,建议按照政策口径,依据基层实情,基层所需经费全额由中央财政统一负担,足额拨付,以解基层之难。(陈绪国)【责任编辑:曹雅】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全国分站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