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65768101
财税眼 新闻 法规 筹划
专家之窗 预约 问答 咨询
新华学苑 课程 职场 考试
财税商务 财税超市 威客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闻 » 财经资讯 » 正文
资讯

央行真假放水之辩:对冲到期资金 交易员忙学政策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6-14  来源:新京报  浏览次数:16229
核心提示:在银行间利率持续位于高位时,本月初央行终于出手,在6月6日向银行间市场投放了4980亿元人民币,一度引来放水传闻。  在4980亿

在银行间利率持续位于高位时,本月初央行终于“出手”,在6月6日向银行间市场投放了4980亿元人民币,一度引来“放水”传闻。

  在4980亿元背后的另一个数字是,这笔投放,放量对冲了4313亿到期的MLF资金,这意味着新增资金667亿元,约相当于整体投放额的13.3%。

  在兴业银行(15.820-0.11-0.69%)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看来,“放水”的意思趋向于过度宽松,将央行中期借贷便利操作称为“放水”不太确切。“如果用生态系统作为比喻,这个生态系统比较干燥,需要增加湿度达到恒定值,应该称为‘平补’。”

  对银行而言,MPA中期考核与严监管正在对银行间的资金拆借进行规范,导致银行间“借钱”的难度增加。多位券商、银行人士表示,今年以来,货币更多的是“中性偏紧”,而且这种状况未来仍会持续一段时间。

  对普通投资者来说,专家建议,在资金“偏紧”时,理财产品的收益相应会上涨,投资者可以关注货币基金、信托产品等,获取高收益。

  “放水”遇上中期考核

  6月6日,央行宣布向银行间市场投放巨额资金,一时间引来“放水”遐想:通过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央行当日向市场投放金额达4980亿元人民币,创下去年7月18日以来投放纪录新高。

  “央行还是坐不住了。”有市场人士对新京报记者分析。当下,银行间利率今年以来持续高企,已经位于当季以来的高位——这代表市场上资金的供给小于需求、银行对资金的渴求正不断升高。

  日常经营中,有的银行会有闲置资金,而有的银行又可能面临临时性的资金短缺,因此便有了银行间的资金拆借,以及因为拆借产生的利率。当银行间资金短缺成为行业间的普遍现象,就会拉高银行间利率,使机构在日常资金拆借过程中出现“借得难、借得贵”,这也被市场视为“钱紧”的重要信号。

  通常来说,这种利率的短暂拉升,不会直接影响居民的日常生活;但经济学家们也认为,由于银行们目前仍然扮演着垄断者的角色,若这种情况久而久之,可能向企业融资、个人存款端进行传导。

  在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看来,“放水”的意思趋向于过度的宽松,将央行中期借贷便利操作称为“放水”不太确切。“如果用生态系统作为比喻,这个生态系统比较干燥,需要增加湿度达到恒定值,这应该称为‘平补’。”

  万博新供给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刘哲表示,从短期来看,央行接近5000亿的MLF操作主要是两个作用,一是对冲当期到期的资金面;二是缓解季末MLF前资金面紧张的情况,提前做出货币余量的空间。

  值得关注的是,6月有4313亿元到期。从这个角度来看,央行通过MLF进行净投放的额度相对有限。

  对于“钱紧”产生的原因,鲁政委认为,在银行季末、年中考核的要求下,资金面趋紧很大程度上存在季节性的扰动,其中央行对银行的MPA考核是银行当前面临的一道“大闸”。

  用国泰君安(19.200-0.05-0.26%)分析师王剑的话说,MPA是一套打分体系,央行给银行打分,用来区分“乖孩子”、“熊孩子”,每季打分,并有奖罚。今年,央行还将表外理财纳入到了考核体系当中。

  鲁政委表示,在这种情况下,金融机构在半年末就面临关闸的压力,为的是使报表数据“好看些”。

  在“钱紧”的情况下,各个金融机构为了争抢资金也是各出奇招。在一位五大行的江浙分行人士提供的银行的私人银行产品单中,新京报记者看到,在上周左右成立的几款产品,收益率能够突破或者接近5%。“每年的这个时候,银行或多或少都会出现争相揽储的情况,今年赶上货币政策有趋紧的势头,行业里可能感受更深。”他说。

  今年以来,央行方面多次在公开场合宣布,将保持“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状态,但在一些资金投放上,还是能看到收紧的趋势。据wind资讯统计,今年1月以来,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净回收了7750亿元人民币。

  监管趋严,交易员忙着“学政策”

  “最近忙的,就是应对学习各种监管政策。”6月12日,一位北京的债券交易员如是说。

  今年3月以来,银监会接连发布多道指令,直指商业银行表外理财和委外业务。证监会、保监会及央行也纷纷加强了对违规行为的检查力度。交通银行(6.040-0.03-0.49%)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在接受央视记者采访时称,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银行间利率的上行。

  据财新报道,银监会于今年4月下发的“46号文”要求,商业银行应当自查“是否通过大量发行同业存单,甚至通过自发自购、同业存单互换等方式来进行同业理财投资等,导致期限错配,使得资金空转套利。刘哲认为,这打破了大型商业银行、中小型银行、券商基金之间的套利链条:“导致大型的银行无法通过公开市场操作获得低成本的资金,中小银行也无法通过期限错配发行短期的存单,购买长期的理财来获得息差。”

  “同时,委外业务也同步进行了收紧。”刘哲说,“这就意味着整个金融体系的加杠杆套利的方式宣告终结了。”

  “去年松的时候,上午就能找到交易对手,现在就没有那么舒服了。”上海一位资产管理公司人士对记者吐槽,“每个月总有那么几天,全市场都在借钱。”

  一位投行人士告诉新京报记者,每年6月份是半年度考核时节,往往是资金利率市场趋紧的时候。但是,由于今年6月恰好处在金融去杠杆周期内,所以,今年6月的资金市场要比往年更紧张,银行对于资金的投放更为谨慎。

  他预计,这种资金紧张的状况未来仍会持续一段时间,根据往年经验,过了6月,债券利率等资产价格会下降一些。

  “不过,这种资金紧张利率高的状况对我影响很大,我今年承揽的项目存在发行困难”。他说,首先因为目前债券不太好卖,其次,债券利率非常高,企业不能接受。因此,近期,他承揽的项目骤减,企业发债意愿也显著降低。但他并没有闲下来,还是很忙。去年的一些项目后续管理占据了很大的工作。

  “‘钱紧’意味着我得比平时更早到单位,提前询价借钱。最期待的就是央行、大行放水。钱紧抬高了资金成本,更加考验交易员的交易能力。”6月13日,一位交易员表示。

  去杠杆VS融资难

  “现在所谓的利率高企,主要是针对金融机构内部而言。”刘哲说,去杠杆实际上就是降低资金在金融机构之间的空转、降低套利的空间和相应的风险。“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引导资金脱虚向实。”

  国泰君安首席经济学家林采宜也谈到过这个话题。“央行的宽松变成了商业银行间的宽松。”此前她对记者分析,“同业资金的规模上涨得非常快,大部分的钱进入到了金融这个池子周转,导致(银行间)同业资金的规模膨胀程度远远高于银行对企业的信贷扩张程度。”

  在刘哲看来,利率要高到什么程度和持续到什么程度,取决于两个底线:一是过度的去杠杆可能会引发踩踏,进而引发系统性的金融风险;二是金融机构去杠杆有传导效应,需要警惕传导到实体经济上,致使企业融资成本提高的现象。

  “一步一步地下,没有问题;两个台阶一起下,还稳得住;三个台阶跑步下,后果就可想而知了。”对于前者,刘哲举例说。

  而对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提高的现象,刘哲认为,目前的利率上行已经导致了部分银行利率“倒挂”的现象,势必会抬升企业的融资成本。

  所谓利率倒挂,一般指利率期限结构中出现长期利率水平低于中短期利率的现象。

  在分析人士眼中,作为资金的供给方银行,在整个产业链条中仍然扮演了垄断者的地位,而部分银行已经开始上调个贷利率(如房贷)。从央行角度而言,需要在两方面寻求平衡,既要坚持在金融市场去杠杆,又得设法尽量不给实体经济融资带来困难。

  ■ 影响

  货基上行 投资者可趁“钱贵”买理财

  “钱紧”背景之下,投资者该如何抉择?

  万博新供给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刘哲认为,针对投资有一个通常的判断。

  “当钱不值钱(低利率)的时候,聪明的投资者会站在货币的对立面。”刘哲分析,“比如,趁着钱便宜的时候,去借钱;或者把钱变现为实物资产,比如黄金、房产。反过来,股市、债市就会面临相应的风险。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进行均衡的配置,不妨趁钱比较贵的时候投资一些理财产品、信托产品来获取阶段性的高收益。”

  黄金

  静待美联储靴子落地

  “对于房地产而言,属于阶段性的调控;对大多数人而言,房地产在家庭资产配置中占比是比较大的,其余的钱可能都用来还房贷了,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投资一些黄金和实物资产来分散风险。”刘哲分析。

  黄金钱包首席研究员肖磊认为,黄金跟人民币利率关系不大,可以关注本次美联储加息带来的机会。“因为之前三次美联储加息,金价都是在加息消息落地之后开始反弹,且反弹的幅度每次都超过5%。”他表示。

  不过,也有专家提醒,在美联储加息之前仍然需保持谨慎。上海新兰德证券咨询公司首席分析师付少琪指出,短期内黄金的大幅上涨的空间会受到利率的压制,而国内的利率水平处于近期的高位,这对于黄金的上涨空间有一定的抑制。

  货币基金

  收益率上行,投资者选“宝宝”保值

  黄金钱包首席研究员肖磊建议,在目前“钱紧”的大背景下,投资者需要选择一些对利率相对敏感的投资品种,比如债券和货币基金。

  当下,余额宝目前的利率已经破4%。不过,虽然流动性不如余额宝,但不少基金公司的产品利率实际上已经超过了前者。

  这也吸引了一些投资者入场。“倒是赚了一些饮料钱。”家住朝阳区九龙山的小张向新京报记者介绍,原本去年着急买房,但一来二去没“赶上车”,一直没好的保值办法。

  “买银行理财,买久了就怕到时候买房子取不出钱来。”她说,“买股票嘛,怕把二居买成一居了,有风险。”

  今年以来,北京楼市重磅政策频出,倒是让她跟他的男朋友打算再“观望”看看。

  在一位金融行业的朋友的建议下,她发现货币基金是个保值增值的办法,就买了20万元的货币基金理财,剩下的一部分钱还是放在了银行买理财,这样就既解决了安全性、又没有收益的问题,可以说“一举两得”。

  股市

  个股存风险?

  近一年以来,上证指数维持了一个在“3000点上下波动”的格局。多位业内人士提醒,投资者对近期的风险事件需保持谨慎。

  肖磊分析,在银行、券商大力度吸引资金、银行间利率走高的情况下,对股市的压力“比较大”,可以买一些指数基金,比如沪深300和上证50,具体到个股而言存在一定的风险。

  就目前的股市现状而言,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分析,央行货币政策趋向收紧,但目前国内货币存量非常庞大。“只是缺少让投资者满意的投资标的。”他说,“一些人放弃主业玩资本,玩以钱炒钱的游戏,这是危险现象。”

  董登新还对记者提到了6月美联储加息的压力。“6月份美元加息板上钉钉,将对全球股市有一定压制和示范作用,意味着人民币加息的步伐也临近了。”他说。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全国分站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