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65768101
财税眼 新闻 法规 筹划
专家之窗 预约 问答 咨询
新华学苑 课程 职场 考试
财税商务 财税超市 威客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基本分类-地方法规 » 地方法规 » 正文
基本分类-地方法规

安徽省亳州市地方税务局关于开展2009年度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工作的通知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2-19  浏览次数:296
核心提示:文号:亳地税函[2010]118号  状态:有效  发文日期:2010/8/9各县、区地方税务局,市地方税务局各直属、派出机构: 为了进
文号:亳地税函[2010]118号  状态:有效  发文日期:2010/8/9
 
各县、区地方税务局,市地方税务局各直属、派出机构:
 
    为了进一步强化企业所得税管理,降低执法风险,减少税款流失,提高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根据年初省、市局所得税工作要点和《关于印发亳州市地方税务局纳税评估操作规程的通知》(亳地税〔2007〕56号)要求,现就开展2009年度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纳税评估对象
 
    此次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对象主要是应参加2009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的查账征收户。
 
    纳税评估的重点对象包括:
 
    (一)连续三年以上亏损的纳税人; 
 
    (二)享受税收优惠且经营规模较大的纳税人;
 
    (三)税负明显偏低的纳税人;
 
    (四)2009年度企业所得税申报表有重大遗漏或错误的纳税人;
 
    (五)企业所得税增减幅度与收入、成本、费用等项目增减幅度配比异常的纳税人。
 
    各单位选择不少于20%的企业所得税纳税人作为本单位的的纳税评估对象。
 
    二、纳税评估期限
 
    纳税评估期限以2009年度为主,对发现有偷漏税行为的企业可以向以前年度延伸评估期限。
 
    三、纳税评估程序
 
    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按照实用、简便、易行的原则开展,各单位要按照《亳州市地方税务局纳税评估操作规程》开展纳税评估。纳税评估软件无法正常应用的单位,可以适当简化评估指标,采取人工评估的办法。市局已计算出全市参加2009年度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的查账征收企业部分评估指标,近期将通过迈捷邮箱发给各县、区和市直单位。
 
    四、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应重点审核的内容
 
    (一)纳税人是否按照税法规定的程序、手续和时限履行申报纳税义务,各项申报资料是否完整、齐全。
 
    (二)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主表、附表及项目、数字填写是否完整、逻辑关系是否准确;适用的税率及各项数字计算是否准确;申报数据与税务机关所掌握的相关数据是否相符。
 
    (三)纳税申报附属相关的报批和备案资料是否齐全并履行相关手续,纳税人是否符合税收优惠条件、税收优惠的确认和申请是否符合规定程序。
 
    (四)结合税务机关登记的亏损弥补、广告费扣除、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等企业所得税后续管理台账,初步分析纳税申报数与会计报表数之间的差异及原因,审核收入、费用、利润及其他有关项目的调整是否符合税收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
 
    (五)有无预缴企业所得税的完税凭证,完税凭证上填列的预缴数额是否真实。
 
    (六)企业所得税和其他各税种间数据是否相符、逻辑关系等是否吻合。
 
    五、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主要指标说明
 
    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指标主要分三类,具体为:
 
    (一)一类指标
 
    包括所得税负担率、所得税贡献率等指标,主要体现企业所得税税收负担状况。
 
    1、所得税税收负担率(简称税负率)
 
    税负率=应纳所得税额÷利润总额×100%。
 
    指标功能:与当地同行业同期和本企业基期所得税负担率相比,低于标准值可能存在不计或少计销售(营业)收入、多列成本费用、扩大税前扣除范围等问题,运用其它相关指标深入评估分析。
 
    参考预警值范围:同时期、同行业、同类型企业指标平均值偏离20%
 
    2、营业利润税收负担率
 
    利润税负率=(本期应纳税额÷本期营业利润)×100%。
 
    指标功能:上述指标设定预警值并与预警值对照,与当地同行业同期和本企业基期所得税负担率相比,如低于预定值,企业可能存在少计销售(营业)收入、多列成本费用、扩大税前扣除范围等问题,应作进一步分析。
 
    预警值参考范围:同期、同行业、同类型企业指标平均值偏离20%。
 
    3、所得税贡献率(即营业收入所得税负担率)
 
    所得税贡献率=应纳所得税额÷营业收入×100%。
 
    指标功能:将当地同行业同期与本企业基期所得税贡献率相比,低于标准值视为异常,可能存在不计或少计销售(营业)收入、多列成本费用、扩大税前扣除范围等问题,应运用所得税变动率等相关指标作进一步评估分析。
 
    参考预警值范围:同时期、同行业、同类型企业指标平均值偏离20%。
 
    4、营业收入变动率=(本期营业收入-基期营业收入)÷基期营业收入×100%。
 
    指标功能:如营业收入变动率超出预警值范围,可能存在少计收入问题和多列成本等问题,运用其他指标进一步分析。
 
    参考预警值范围:同时期、同行业、同类型企业指标平均值偏离20%。
 
    (二)二类指标
 
    1、应纳税所得额变动率  
 
    应纳税所得额变动率=(评估期累计应纳税所得额-基期累计应纳税所得额)÷基期累计应纳税所得额×100%。
 
    指标功能:关注企业处于税收优惠期前后,该指标如果发生较大变化,可能存在少计销售(营业)收入、多列成本,人为调节利润问题;也可能存在费用配比不合理等问题。
 
    参考预警值范围:同时期、同行业、同类型企业指标平均值偏离20%
 
    2、所得税贡献变动率
 
    所得税贡献变动率=(评估期所得税贡献率-基期所得税贡献率)÷基期所得税贡献率×100%。
 
    指标功能:与企业基期指标和当地同行业同期指标相比,低于标准值可能存在不计或少计销售(营业)收入、多列成本费用、扩大税前扣除范围等问题。应运用其它相关指标深入详细评估,进一步分析企业销售(营业)收入、成本、费用的变化和异常情况及其原因。
 
    参考预警值范围:同时期、同行业、同类型企业指标平均值偏离20%。
 
    3、所得税负担变动率
 
    所得税负担变动率=(评估期所得税负担率-基期所得税负担率)÷基期所得税负担率×100%。
 
    指标功能:与企业基期和当地同行业同期指标相比,低于标准值可能存在不计或少计销售(营业)收入、多列成本费用、扩大税前扣除范围等问题。应运用其它相关指标深入详细评估,进一步分析企业销售(营业)收入、成本、费用的变化和异常情况及其原因。
 
    参考预警值范围:同时期、同行业、同类型企业指标平均值偏离20%。
 
    4、营业成本变动率=(本期营业成本-基期营业成本)÷基期营业成本×100%。  
 
    指标功能:营业成本变动率超出预警值范围,可能存在少计销售(营业)收入、多列成本费用、扩大税前扣除范围等问题。 
 
    参考预警值范围:同时期、同行业、同类型企业指标平均值偏离20%。
 
    5、营业(管理、财务)费用变动率=[本期营业(管理、财务)费用-基期营业(管理、财务)费用]÷基期营业(管理、财务)费用×100%。
 
    指标功能:如果营业(管理、财务)费用变动率与前期相差较大,可能存在税前多列支营业(管理、财务)费用问题。
 
    参考预警值范围:同时期、同行业、同类型企业指标平均值偏离20%。
 
    6、营业利润变动率=(本期营业利润-基期营业利润)÷基期营业利润×100%。 
 
    指标功能:若与预警值相比相差较大,可能存在多结转成本或不计、少计收入问题。
 
    参考预警值范围:同时期、同行业、同类型企业指标平均值偏离20%。
 
    7、成本费用率=(本期营业费用+本期管理费用+本期财务费用)÷本期营业成本×100%。
 
    指标功能:分析企业期间费用与销售成本之间关系,与预警值相比较,如相差较大,企业可能存在多列期间费用问题。
 
    参考预警值范围:同时期、同行业、同类型企业指标平均值偏离20%。
 
    8、成本费用利润率=利润总额÷成本费用总额×100%,其中:成本费用总额=营业成本总额+费用总额。
 
    指标功能:与预警值比较,如果企业本期成本费用利润率异常,可能存在多列成本、费用等问题。
 
    参考预警值范围:同时期、同行业、同类型企业指标平均值偏离20%。
 
    9、营业收入变动率与营业利润变动率配比分析
 
    指标功能:正常情况下,二者基本同步增长。(1)当比值<1,且相差较大,二者都为负时,可能存在企业多列成本费用、扩大税前扣除范围问题。(2)当比值>1且相差较大、二者都为正时,可能存在企业多列成本费用、扩大税前扣除范围等题。(3)当比值为负数,且前者为正后者为负时,可能存在企业多列成本费用、扩大税前扣除范围等问题。
 
    对产生疑点的纳税人可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分析:结合“营业利润率”指标进行分析,了解企业历年营业利润率的变动情况;对“营业利润率”指标也异常的企业,应通过年度申报表及附表分析企业收入构成情况,以判断是否存在少计销售(营业)收入问题;结合《资产负债表》中“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和“其他应付款”等科目的期初、期末数进行分析,如出现“应付账款”和“其他应付账款”红字和“预收账款”期末大幅度增长等情况,应判断存在少计销售(营业)收入问题。
 
    参考预警值范围:正常值为1,预警区间为(0.8,1.2)。
 
    10、营业收入变动率与营业成本变动率配比分析
 
    指标功能:正常情况下二者基本同步增长,比值接近1。当比值>1,且相差较大,二者都为负时,可能存在企业多列成本费用、扩大税前扣除范围等问题。当比值〈1且相差较大,二者都为正时,可能存在企业多列成本费用、扩大税前扣除范围问题。当比值为负数,且前者为负后者为正时,可能存在企业多列成本费用、扩大税前扣除范围等问题。
 
    对产生本疑点的纳税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结合“营业收入变动率”指标,对企业营业收入情况进行分析,通过分析企业年度申报表及附表《收入明细表》,了解企业收入的构成情况,判断是否存在少计收入的情况;结合《资产负债表》中“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和“其他应付账款”等科目的期初、期末数额进行分析,如“应付账款”和“其他应付账款”出现红字和“预收账款”期末大幅度增长情况,应判断存在少计收入问题;结合主营业务成本率对年度申报表及附表进行分析,了解企业成本的结转情况,分析是否存在改变成本结转方法、少计存货(含产成品、在产品和材料)等问题。
 
    参考预警值范围:正常值为1,预警区间为(0.8,1.2)。
 
    11、营业收入变动率与三项费用变动率配比分析
 
    指标功能:正常情况下,二者基本同步增长。当比值>1且相差较大,二者都为负时,可能存在企业多列成本费用、扩大税前扣除范围等问题。当比值〈1且相差较大,二者都为正时,可能企业存在多列成本费用、扩大税前扣除范围等题。当比值为负数,且前者为负后者为正时,可能存在企业多列成本费用、扩大税前扣除范围等问题。
 
    对产生疑点的纳税人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结合《资产负债表》中“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和“其他应付账款”等科目的期初、期末数进行分析。如“应付账款”和“其他应付账款”出现红字和“预收账款”期末大幅度增长等情况,应判断存在少计收入问题;结合营业成本,通过年度申报表及附表分析企业成本的结转情况,以判断是否存在改变成本结转方法、少计存货(含产成品、在产品和材料)等问题;结合“成本费用率”、“三项费用变动率”两项指标进行分析,与同行业的水平比较;通过《损益表》对营业费用、财务费用、管理费用的若干年度数据分析三项费用中增长较多的费用项目,对财务费用增长较多的,结合《资产负债表》中短期借款、长期借款的期初、期末数进行分析,以判断财务费用增长是否合理,是否存在基建贷款利息列入当期财务费用等问题。
 
    参考预警值范围:正常值为1,预警区间为(0.8,1.2)。
 
    12、营业成本变动率与营业利润变动率配比分析
 
    指标功能:当两者比值大于1,都为正时,可能存在多列成本的问题;前者为正,后者为负时,视为异常,可能存在多列成本、扩大税前扣除范围等问题。
 
    参考预警值范围:正常值为1,预警区间为(0.8,1.2)。
 
    13、资产利润率、总资产周转率、营业利润率配比分析
 
    指标功能:综合分析本期资产利润率与上年同期资产利润率,本期营业利润率与上年同期营业利润率,本期总资产周转率与上年同期总资产周转率。如本期总资产周转率-上年同期总资产周转率>0,本期营业利润率-上年同期营业利润率≤0,而本期资产利润率-上年同期资产利润率≤0时,说明本期的资产使用效率提高,但收益不足以抵补营业利润率下降造成的损失,可能存在隐匿销售(营业)收入、多列成本费用等问题。如本期总资产周转率-上年同期总资产周转率≤0,本期营业利润率-上年同期营业利润率>0,而本期资产利润率-上年同期资产利润率≤0时,说明资产使用效率降低,导致资产利润率降低,可能存在隐匿销售(营业)收入问题。  
 
    参考预警值范围:预警值为0。
 
    14、存货变动率、资产利润率、总资产周转率配比分析
 
    指标功能:比较分析本期资产利润率与上年同期资产利润率,本期总资产周转率与上年同期总资产周转率。若本期存货增加不大,即存货变动率≤0,本期总资产周转率-上年同期总资产周转率≤0,可能存在隐匿销售(营业)收入问题。
 
    参考预警值范围:预警值为0。
 
    (三)三类指标
 
    1、存货周转率=主营业务成本÷[(期初存货成本+期末存货成本)÷2]×100%。  
 
    指标功能:分析总资产和存货周转情况,推测企业销售(营业)收入规模。如总资产周转率或存货周转率加快,而应纳税税额减少,可能存在隐瞒收入、虚增成本的问题。
 
    参考预警值范围:同时期、同行业、同类型企业指标平均值偏离20%。
 
    2、固定资产综合折旧率=基期固定资产折旧总额÷基期固定资产原值总额×100%。
 
    指标功能:固定资产综合折旧率高于与基期标准值,可能存在税前多列支固定资产折旧额问题。要求企业提供各类固定资产的折旧计算情况,分析固定资产综合折旧率变化的原因。 
 
    参考预警值范围:同时期、同行业、同类型企业指标平均值偏离20%。
 
    3、营业外收支增减额
 
    指标功能:营业外收入增减额与基期相比减少较多,可能存在隐瞒营业外收入问题。营业外支出增减额与基期相比支出增加较多,可能存在将不符合规定支出列入营业外支出。
 
    参考预警值范围:无。
 
    4、税前弥补亏损扣除限额
 
    指标功能:按税法规定审核分析允许弥补的亏损数额。如申报弥补亏损额大于税前弥补亏损扣除限额,可能存在未按规定申报税前弥补等问题。
 
    参考预警值范围:无。
 
    5、税前列支费用评估指标
 
    指标功能:合理的工资薪金、实际发生的“三费”(职工福利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扣除限额、交际应酬费列支额(业务招待费扣除限额)、公益救济性捐赠扣除限额、技术开发费加计扣除额、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扣除限额、社会保险费和医疗保险的扣除、无形资产摊销额、长期待摊费用等。
 
    参考预警值范围:无。
 
    进行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要加强企业所得税评估指标体系的综合运用,依次分析上述三类指标,并对可能影响异常的收入、成本、费用、利润及各类资产的相关指标进行审核分析:(1)一类指标出现异常,要运用二类指标中相关指标进行审核分析,并结合原材料、燃料、动力等情况进一步分析异常情况及其原因。(2)二类指标出现异常,要运用三类指标中影响的相关项目和指标进行深入审核分析,并结合原材料、燃料、动力等情况进一步分析异常情况及其原因。(3)在运用上述三类指标的同时,对影响企业所得税的其他指标,也应进行审核分析。
 
    六、其他要求
 
    (一)各单位应结合实际,统筹安排各税种的纳税评估工作。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应与营业税、个人所得税、土地增值税等其他税种的纳税评估相结合,与个人工资薪金所得与企业的工资费用支出比对工作相结合。
 
    (二)各单位在开展纳税评估工作中要注重调查研究,创新评估措施,总结评估经验,及时向市局反馈纳税评估工作动态,逐步完善全市地税系统的纳税评估工作。年度结束后15日内向市局税政二科报送《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工作统计表》和一户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的典型案例分析。
 
    附件: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工作统计表
 
                                             二〇一〇年八月九日
 
 
[ 基本分类-地方法规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全国分站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