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小川:毀誉参半的世界级行长
头顶人民币先生和全球最佳央行行长光环的周小川无疑是其中最受瞩目的一位。在中央委员的选举结果出台、周小川注定将无法继续连任央行行长之后,财经媒体人王烁认为,周是中国第一位世界级的央行行长,誉满天下,谤亦随之。
著名经济学家陈志武也在微博上评价说,周小川退休太可惜。从北美、亚洲到欧洲,不管官员还是业界人士,都称赞他是位世界级央行行长。他不仅精通专业、具有自然领导力, 而且是中国最好的外交官。在世界舞台上,他为中国获得了尊严和软实力。难得的奇才!
周小川出身中共高级干部家庭。父亲周建南曾于1980年代出任机械工业部部长,1986 年周小川出任国务院体改方案领导小组成员,并兼任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所副所长,为国务院高层担任智囊。
1986年12月,周小川被任命为对外经济贸易部部长助理,开始从政之路,时年38岁。此后, 历任中国银行常务董事、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1998年2月出任中国建设银行行长;2000年2 月,转任中国证监会主席;2002 年12月,接替戴相龙出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
自2002年12月上任后,周小川在央行行长的职位上巳经履职10年,这也是自1960年以来就任时间最长的一位央行行长。
这10年间,伴随着中国经济规模的迅速腾飞,周小川在央行行长的职位上也政绩显著:实现了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实施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参与了金融危机之后的4万亿刺激计划以及新近推出的利率市场化改革。伴随着中国经济规模的迅速腾飞,周小川在央行行长的职位上也政绩显著:实现了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实施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参与了金融危机之后的4万亿刺激计划以及新近推出的利率市场化改革。
2003年,周小川刚刚赴任央行不久,就接下了朱铬基时代遗留下来的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重任。当时国有商业银行已经岌岌可危,如果采用严格的会计制度和贷款分类标准,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比率将达到45.7%
国际舆论普遍认为巨额不良资产将对中国经济的增长产生严重负面影响,有的甚至提出中国国有银行"在技术上已经资不抵债"的判断。在2003年初,国际著名评级公司标准普尔将中国内地银行全部评为垃圾级。
从2003年开始,经过注资、重组、股改和上市四部曲洗礼, 中国几大国有商业银行不仅实现了财务彻底改善,还增加了透明度、风险控制能力,初步建立了相对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 实现了可持续的商业化运营。通过周小川的改革、重组,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经受住了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的考验,成为中国金融体系稳定的基石,并能够以巨大的资源支持实体经济,使中国经济率先迎来复苏。
周小川的另一政绩是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2002年底,日本率先掀起要求人民币升值的风潮,美国随后加人,国际上压力一触即发。周小川一边向全世界表明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的决心,一边加紧进行汇率机制的改革。2005年7月21 日晚,央行突然宣布: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浮动汇率制度。消息一出,震惊世界。
到2008年金融危机前,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累计升值21, 但是人民币升值并没有降低中国制造的竞争力,中国对美贸易顺差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大幅增长,外汇储备的规模也因此急剧攀升。
为了避免外汇储备过多对国内经济运行货币环境的冲击,周小川提出了 "池子论",通过提高存款准备金的方式对冲外汇储备和外汇占款。
在周小川任内,总共调整了36次存款准备金率,其中32次是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到目前仍旧处于20^的高位,这个"池子"里的基础货币达23.6万亿元,如果全部放出来,按4的货币乘数计算,大概能释放100万亿元左右的广义货币,这个规模与目前中国的贷款存量相当。
当然周小川也并非毫无争议,2008年金融危机初露端倪时,中国央行还在进行紧缩的操作后来为世人所诡病。分析师通过事后的分析表示,2008 年底中国遭遇的严重放缓是由外部经济放缓和国内过于紧缩双重因素造成的。
随后4万亿刺激计划的出台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强劲复苏,市场开始转而担心中国日益上升的通胀,要求周小川出台更多举措〖加息和大力收紧银行放贷) 的呼声越来越高。
但周小川吸取了此前的教训,并没有急于紧缩,而是出台了收紧银行放贷等较为温和的政策。结果虽然通胀回落的速度较慢,但最终物价还是被平抑下来,而经济增长也得到了良好的支撑。周小川因此被《欧洲货币》杂志评为2011年度全球最佳央行行长,并在《福布斯》一年一度的全球权势人物榜中,名列第15位。
周小川引发的最大的争议在于货币超发。他上任之前, 2001年末广义货币存量15.28万亿人民币,2012年末则达到了95万亿元。货币超发引发了通货膨胀和资产价格泡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