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65768101
财税眼 新闻 法规 筹划
专家之窗 预约 问答 咨询
新华学苑 课程 职场 考试
财税商务 财税超市 威客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闻 » 财税焦点 » 正文
资讯

于丹代表解读十八大报告:中国文化如何走出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2-11-18  浏览次数:960
核心提示:胡锦涛总书记在十八大报告中强调:要扩大文化领域的对外开放,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

        

       中国网   北京11月11日讯(记者 李志健)胡锦涛总书记在十八大报告中强调:要扩大文化领域的对外开放,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对此,十八大代表、知名文化学者、北京师范大学于丹教授颇有感悟。在接受中国网记者专访时,她表示,应当从三个方面提高中国文化的对外开放水平和传播能力。

在比较中呈现差异

于丹告诉记者,首先需要从比较上去入手,只有呈现差异,才能和而不同。文化走出去,要在“化”字上下功夫,因为中国的文明很多,但能否化入人心,并让西方社会在他自己生长的体系中对此有所理解,首先需要我们在比较的坐标中呈现我们的文化,用西方文明所熟悉的东西来跟中国文明形成细节的参照。

她举例道:“我曾经和西方的记者说,你们的节日都是从天上下来,都是给神过的,比如圣诞节、感恩节;而中国的节日都是从地里长出来,都是给人过的,比如清明节、端午节。他们一下都笑了,说还真是这么回事,这一天一地就形成了一种价值参照”。

在语言的载体中呈现价值观

其次,于丹指出作为文化传播的载体,语言必须要承载文化价值。她说语言其实是一种诠释,是一种价值判断。和西方的拼音文字不同,中国的很多造字都是会意的,要让西方受众看到方块字里的趣味,给他们讲这里面的故事。

于丹以“酒”字为例,对记者说:“酒,就也,所以就人性之善恶也。好人喝酒,喝得意气风发、肝胆相照,但是坏人喝酒,却可以喝得阴险狡诈,烂醉如泥,所以说酒本身无所谓好坏,而是就人的性情而定,从这一个字就可以去讲到中国的酒文化”。

在生活方式的传递上耳濡目染

第三点,于丹认为传播中国文化,不仅是传播纸上的文化、典籍的文化,更重要的是生活方式。比如茶和咖啡:茶讲究品茗和天人合一的规律,而咖啡讲究烘焙和拼配的程度,两相比较,前者更贴近自然,而后者较为技术主义。

琴棋书画诗酒花,柴米油盐酱醋茶,和西方的咖啡一样,茶也是件俗事,是开门每个老百姓的事儿,都是一种生活方式。“人在草木之间为茶,这是中国人的生活,如果能够给西方人泡壶茶,坐着喝着聊着,这样的传播力是有效的,所以我认为我们更应该用生活方式去沟通”,于丹说道。

于丹最后对中国网记者说:“我走过几十个国家,感觉西方对我们的文化一方面抱有强烈的兴趣,另一方面也有相当强的成见。所以要平心静气的去呈现文化,不急不躁,千万不要急于去说服甚至声色俱厉去反驳。我们有这么古老的文明,有这种话语的力量,为什么不能在比较中呈现差异,在语言的载体中呈现价值观,在生活方式的传递上去耳濡目染,这样去做的话,对我们的文化走出去应该是有所帮助的”。

  • 文章来源: 中国网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全国分站
友情链接